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夕曝衣篇

标题包含
七夕曝衣篇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佺期(约656年—714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人。唐朝著名文人,官至中书舍人。 沈佺期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唐高宗时期,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参军、县...查看更多
daisyreny
去完善

译文
您可能没有注意到过去的宜春太液边,那里的披香画阁似乎连接着天空。 在灯火照耀下,九微之光照亮了整个地方,各种香气在空气中交织,使得环境变得十分宜人。 今晚星星繁多,银河显得格外明亮。据说此时正是织女星和牵牛星的相会之时。 宫殿中曝衣楼的忙碌景象让人惊讶,天上的仙女们则在享受一场盛宴。 曝衣时阳光正好,宫中的彩女们提着玉箱准备开始工作。 她们穿着珠宝点缀的鞋子,匆匆走上台阶,沿着金色的楼梯来到各处。 在那绛河的河畔,碧烟的上方,屏风上描绘了双花的形象,四子的图案则出现在斗帐之上。 随着云雾慢慢散开,美丽的衣服和装饰品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朝霞散去,它的光彩让衣架上的衣物都显得逊色;夜晚的月光洒下,它甚至让镜子也黯然失色。 这里有长寿的仙人,有迎接欢乐的玉女。 在玳瑁帘中和珊瑚窗户后面,春意盎然。 椒房金屋的新贵们气势非凡,骄傲且奢侈,却感觉不到自由的气息。 汉朝皇帝应该会珍惜露台的费用,而晋武帝则需要焚烧前殿的皮毛。
daisyreny
去完善
释义
1. 宜春:古代地名,此处指汉代的宜春侯国; 2. 太液边:即太液池畔; 3. 披香画阁:汉朝宫苑中的建筑名称; 4. 九微:指九微灯,古代灯具; 5. 百和然:形容香气浓郁; 6. 织女牵牛:指牛郎织女的传说; 7. 曝衣楼:宫中晒衣的地方; 8. 人传织女牵牛客:意为人们相信这天上星星的闪烁是由牵牛织女的相会引起的; 9. 珠履:华丽的鞋子; 10. 上兰砌:走上宫殿的台阶; 11. 金梯宛转出梅梁:形容阶梯曲折; 12. 绛河:天河,此处比喻皇宫; 13. 双花伏兔:描绘屏风上的图案; 14. 四子盘龙:描绘帐篷上的图案; 15. 珠罗散縠云雾开:形容衣物的华丽; 16. 缀玉垂珠星汉回:形容衣物如星辰般美丽; 17. 朝霞散彩羞衣架:描写衣物的美丽; 18. 晚月分光劣镜台:描述光线在镜台上形成的美丽效果; 19. 仙人长命绺:古代的服饰; 20. 玉女迎欢绣:指宫女们忙于绣制衣物; 21. 椒房金屋宠新流:比喻新宠受宠; 22. 汉文宜惜露台费:劝诫君王不要浪费财力; 23. 晋武须焚前殿裘:指晋武帝奢侈无度。
daisyreny
去完善
赏析
《七夕曝衣篇》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表现社会繁华的诗歌。诗中将人间的繁盛与天上的仙女相映衬,表达出人世间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全诗结构紧凑,韵律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daisyreny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夕曝衣篇》是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描绘七夕节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 在沈佺期所处的时代,唐代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然而,对于沈佺期本人来说,他的人生经历却是曲折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晚年才进士及第。他的诗作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反映出他对人生、命运、爱情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在《七夕曝衣篇》中,沈佺期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沈佺期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貌。
daisyreny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