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公督两欧阳诗
吟声正可候虫鸣,酒面犹须作老兵。
岂有文章妨要务,孰知诗律自前生。
向来怀璧真成罪,未必含光不屡惊。
血指汗颜终缩手,此怀端复向谁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吟唱的声音正好能等待昆虫的鸣叫,杯中的美酒还需献给那些年老的朋友。难道有了诗歌就会妨碍到重要的事情?又有多少人知道韵律是与生俱来的呢?一直以来拥有才华的人似乎真的成了罪恶,但并不代表内心没有光辉就不会时常感到震惊。面对这样的境况,我只能尴尬地退缩,这样的心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依照他人诗篇的原韵做诗。
2. 苏公:即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画家、书法家。
3. 督:敦促,催促。
4. 两欧阳:指欧阳修和他的儿子欧阳棐。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苏轼的老师;欧阳棐则官至太常少卿,擅长诗文。
5. 候虫:指在夏天鸣叫的昆虫。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陈师道的诗歌风格。
6. 酒面:饮酒时的脸。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陈师道的神情。
7. 文章:这里指诗歌创作。
8. 要务:重要的事情。
9. 诗律:诗的规律或规则。
10. 前生:前世,过去的生命。这里指诗人陈师道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11. 向来:从前,以前。
12. 怀璧:拥有珍贵的宝玉。这里用来比喻诗人陈师道具有才华和学识。
13. 含光:隐藏光芒,不显露才能。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陈师道低调谦逊的性格。
14. 血指汗颜:形容非常羞愧的样子。
15. 缩手:形容不敢轻易尝试或出手。
16. 端复:究竟,到底。
17. 向谁倾:向谁倾诉,向谁表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写给苏轼和欧阳修两位大文豪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吟声正可候虫鸣”,以虫鸣喻诗人的吟咏之声,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酒面犹须作老兵”,借用酒面的比喻,表示作者愿意像老兵那样经历风雨,坚守信念。
“岂有文章妨要务,孰知诗律自前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虽然有人担心诗歌会影响政务,但真正懂得诗律的人明白,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才能。接下来,“向来怀璧真成罪,未必含光不屡惊”,则以“怀璧之罪”和“含光不惊”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文学才华的珍视与担忧。
最后两句,“血指汗颜终缩手,此怀端复向谁倾”,表明了作者的无奈和忧虑:尽管内心充满激情,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无法尽情挥洒。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诗歌创作上的坚持与矛盾,以及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苏公督两欧阳诗》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在宋哲宗时期,经历了神宗朝的熙宁变法,社会矛盾复杂多变。陈氏此诗创作于这一历史背景下,此时苏轼、欧阳修等文人骚客致力于文坛复兴。这首诗表达了对前辈诗人苏轼和欧阳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我期许,追求诗歌创作的更高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