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诗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
踯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
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
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
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
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
富贵久难图。税驾从所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灵初始纯朴无邪。整理衣裳信步游荡。
徘徊想要找到安定的地方。高尚的人在幽深的山谷中。
早上采摘南边的山涧藻类植物。晚上在山西处休息。
枝条轻盈犹如白云构成。茂密的叶子形成绿色的华盖。
用兰花来装饰树林的边缘。香味围绕着珍贵的树木。
山间的溪流是何等清澈。飞瀑流泉如洁白的玉般闪烁。
悲哀的声音寄托在水上。悲壮的回响进入曲折的小径。
真正的快乐不需要虚伪。为什么要用事物来冲淡纯粹呢?
追求富贵是很难实现的。让我们安心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明发:黎明出发。
2. 不夷:不安。
3. 振衣:整理衣裳。
4. 聊:暂且。
5. 踯躅:犹豫徘徊。
6. 安:寻找安定之处。
7. 幽人:隐士。
8. 浚谷:深谷。
9. 南涧:山南的溪涧。
10. 西山:西山寺,此处泛指高山。
11. 轻条:轻柔的枝条。
12. 象云构: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美丽。
13. 密叶:茂密的树叶。
14. 翠幄:绿色的帷幕。
15. 激楚:形容水流湍急的声音。
16. 伫:停留。
17. 兰林:长满兰花的树林。
18. 回芳:回环的花草。
19. 薄秀木:靠近优美的树木。
20. 山溜:山间的溪流。
21. 泠泠:清凉的水声。
22. 飞泉:瀑布。
23. 漱鸣玉:形容水流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
24. 哀音:悲伤的音乐。
25. 附灵波:依附在波动的流水上。
26. 颓响:回荡的声响。
27. 至乐:最高的快乐。
28. 有假:有所依托。
29. 安事:何必。
30. 浇淳朴:浇灭纯朴的感情。
31. 久难图:长久难以实现。
32. 税驾:解下马勒,停车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招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富贵的淡泊态度。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山林的优美景色,如南涧的藻类、西山的足下,以及翠绿的树木等。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激楚伫兰林、飞泉漱鸣玉等声音元素,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充满了宁静致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这种生活,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对于真正的快乐,不需要依赖外物,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由。因此,尽管诗中提到富贵难图,但诗人并不为此所困,而是愿意放下世俗的追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招隐诗》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林景色、抒发隐逸之情的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公元291年,正值八王之乱爆发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陆机身处其中,深知人间疾苦,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因此选择借山水隐居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陆机正处于人生低谷。他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因卷入政治斗争而受到牵连,一度被贬为庶民。在这期间,他深切感受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和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因此更加渴望能够远离尘嚣,过上平静的生活。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在西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崇尚道家隐逸思想,认为隐居山林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风气在陆机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山林的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