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南隅行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丽。濬房出清颜。
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
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
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
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
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
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
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
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
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
丹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
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
绮态随颜变。沈姿无定源。
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
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扶桑初升现晨光,照耀高台最高处。
高台之上多妖娆美女,娟房之内显秀美容颜。
她们容貌如明月光辉,内心纯静安祥。
美丽的眼眸闪烁如玉光,细长眉毛如同翠羽翼。
肌肤细腻而光滑,秀色仿佛可饱餐。
身姿优雅面容姣好,笑语间透露出婉约风度。
暮春时分衣衫轻盈,五彩丝线编织出锦绣。
金雀花下丝带轻摇,琼瑶珠玑交织在一起。
驾车出行激起尘土,洛水岸边洗足休整。
繁华的风云盛会,佳人熙熙攘攘。
南岸罗幕装饰华美,北渚车辆行行。
清澈溪流滋养着美景,高高的山岸铺满鲜花。
香气四溢的舞袖舞动,纤细手指弹奏泠泠之音。
歌声凄凉却透澈,舞蹈高雅有如幽兰。
朱唇轻启诉说九秋,美好足迹遍布七盘山。
随曲翩翩起舞如惊鸿,节奏紧密宛如群鸾齐集。
她们的容貌随着表情变化,身影深沉而难以捉摸。
前后顾盼之间姿态万千,行走时总能引起欢乐。
遗留下的芬芳飘散在风中,浮动的光影倒映在急流中。
美貌的女子不值得赞颂,春天的出游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扶桑:古神话传说中的神树,位于东方。朝晖:清晨的太阳。
高台:此处指宫殿或朝廷。妖丽:美丽的女子。
濬房:深邃的房屋,这里可以理解为女子的住处。
皎日:明亮的太阳。惠心:贤惠的心灵。
扬玉泽: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蛾眉:细长的眉毛。
象翠翰:眉毛如同翠鸟的羽毛一样美丽。
鲜肤:皮肤鲜嫩光滑。秀色:美好的容颜。
窈窕:身材苗条。婉媚:温柔美好。
暮春:春季的末尾。春服:春天的服装。
粲粲:鲜明亮丽。绮与纨:丝绸衣物。
金雀:金色雀鸟,这里可以理解为头饰。藻翘:海藻状的头饰。
琼佩:宝石佩饰。瑶璠:美玉。
方驾:并驾齐驱。扬清尘:飞扬起清扬的车尘。
濯足:洗脚。洛水:洛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洛神娥皇传说所在的水。
蔼蔼:茂密的样子。风云会:风云际会,比喻事物聚集在一起。
佳人:美人。繁:众多。
南崖:南边的山崖。罗幕:丝织帷幕。
北渚:北方的水边。軿轩:有篷盖的车子。
清川:清澈的河流。藻景:长满水草的景象。
华丹:绚丽的牡丹。
馥馥:香气浓郁。芳袖挥:挥动手臂散发香气。
泠泠:清凉。纤指弹:弹琴。
悲歌:悲壮的歌声。吐清响:发出清晰的响声。
雅舞:优雅的舞蹈。播幽兰:播散着幽兰的香气。
丹唇:红润的嘴唇。九秋:秋季的第九个月。
妍迹:优美的舞步。陵七盘:登上山顶。
赴曲:跳舞。迅惊鸿:迅速如飞鸿。
蹈节:踩着节奏。如集鸾:如同聚集在一起的鸾鸟。
绮态:美丽的姿态。沈姿:深沉的姿态。
阿那:轻盈柔美。顾步:回头踏步。
遗芳:遗留芬芳。飞飙:飞速行驶。
浮景:倒影在水中的景色。清湍:清澈的小溪。
冶容:艳丽的容颜。不足咏:不值得赞美。
春游:春天出游。良可叹:实在令人赞叹。

去完善
赏析
《日出东南隅行》描绘了春日出游的景象,展现出各种美好的画面,赞美了女子的美丽、才华和品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女子们在阳光下焕发出来的魅力。诗歌的语言生动而富有诗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出东南隅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80年左右,即西晋初期。在这一年代,中国正处于三国鼎立的后期,随着晋灭东吴,实现了南北统一,社会逐渐走向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陆机本人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博学多才,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于世。后来投身仕途,曾任参军、祭酒等职,后因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被害身亡。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和赋为主,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赞誉。
此外,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与陆机的创作息息相关。当时,江南地区的水乡风貌和民俗风情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笔下的热门题材,而陆机的这首《日出东南隅行》正是这一时期此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