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道中
善财平明白下床,供君一钵曹溪香。
山中老卢致无恙,为我一洗醒而狂。
问君江行何所见,邂逅今朝识山面。
群峰亦自不相知,漥者欲逃危欲献。
漥逃危献知奈何,小草远志元同科。
时来随喜出云雨,不来抱蔼休岩阿。
老人于山消底物,毕愿托身仍托骨。
接颐孤撑看未已,万马崩腾过倏忽。
贵人祗听宫门镮,何曾一叶吼冰滩。
转头便下贞阳峡,岭猿举臂招入还。
归来海上亦不恶,把酒持螯夸至乐。
明朝远碧望林峦,依旧朱栏照城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善于理财的人能明辨是非,给您一碗来自曹溪的香茶。山中的老人一切安好,他的智慧如同一股清流,能涤荡我们的狂热和困惑。
请问您在旅途中看到了什么?今天偶然相遇在山中,领略了那里的风景。群山并不知道我们的到来,低洼处的小草想要逃离险境,高出的山峰则想展示自己的威严。
尽管如此,小草和高山终究属于同一个世界。在合适的时机,它们也会共同挥洒雨滴;在无人造访的日子里,则在山谷里休息。这座山的秘密在于它无私地给予,既愿意承载我们的身体,也愿意接纳我们的灵魂。
老人在山中守护这一切,时而拨开云雾,呈现万马奔腾的场景;时而倾听远方传来的钟声,那是皇家的华贵与威严。转过头,山间的猴子向我们招手,仿佛欢迎我们回家。
下山后,我们在海边安顿下来,过着饮酒、品蟹的生活。明天我们将再次抬头欣赏那绿树成荫的山川,并继续在城市的红墙绿瓦中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善财:指金沙江上游的一段。
2. 平白:平地。
3. 下床:准备开始行程。
4. 一钵:指游方僧人的简单食具。
5. 曹溪香:以曹溪寺的香客比喻行旅之人。
6. 老卢:指庐山。
7. 江行:乘船沿江而下。
8. 山面:山的侧面,这里表示距离相对较远的地方。
9. 漥者:低洼之地。
10. 危献:危险与奉献。
11. 小草:卑微的境地。
12. 远志:远大的志向。
13. 元同科:都是同等的。
14. 随喜:参与佛教活动。
15. 抱蔼:心怀和气。
16. 岩阿:山岩下。
17. 于山消底物:比喻在山间消磨时光。
18. 毕愿:实现愿望。
19. 托身:寄身。
20. 托骨:寄托灵魂。
21. 接颐:面对面。
22. 孤撑:独自支撑。
23. 万马崩腾:形容山峰众多。
24. 宫门镮:宫廷的大门环。
25. 一叶:一片舟叶。
26. 吼冰滩:指水流汹涌的江滩。
27. 贞阳峡:长江三峡之一。
28. 岭猿:山中的猴子。
29. 招手:招引。
30. 入还:回到原地。
31. 海:这里指长江下游地区。
32. 不恶:不坏。
33. 把酒持螯:拿着酒杯,手里握着蟹螯,比喻痛饮美食。
34. 至乐:最大的快乐。
35. 明朝:明天。
36. 远碧:远方的绿色。
37. 林峦:山林。
38. 依旧:依然如故。
39. 朱栏:红色栏杆。
40. 城郭:城市和农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感慨的古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草木、岩石等自然景观,以及自己在旅途中的感受与思考。
诗人以善财比喻自己,以曹溪香象征自己的才情。诗人认为自己的才情如同供佛的香一样,应该献给众生。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才华的珍视和使用。
诗人通过描述群山、高峰和小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力。诗人还借“洼逃危献”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的态度:既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也要有自知之明。
诗人以老人于山的形象自喻,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希望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安宁与归宿。诗人通过描绘“万马崩腾过倏忽”的景象,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贵人的讽刺,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诗人认为那些生活在宫门之中的贵人们,根本不了解民间的疾苦。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归隐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自己回到了大海上的家乡,过上了饮酒食蟹的快乐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华道中》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旅途风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此段时间内,诗人敖陶孙正是因应试不第而离开故乡江西饶州,前往广东任职之时。在赴任途中,他在月华道中见到美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他的诗情画意,故有此作。
当时,南宋政治氛围较为宽松,文人墨客得以在各地游历、交游。敖陶孙虽然科举落第,但他的才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此段时间内,他遍历祖国山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华道中的旅程中,他与朋友们一起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他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