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月上人住宝积寺
天竺应须老辨才,罗浮那得染尘埃。
试看出日朱明观,便是中天积翠台。
起废合归良匠手,安禅好住白云堆。
寄声旧日黄居士,九锁丹函请一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印度,那位超凡的智慧者必定是佛教的传人;而广东罗浮山虽然美丽如画,也沾染不到一丝纤尘。请您抬头远望那清晨升起的太阳,正是照亮天地的巨观。这位非凡的智者要他致力于复兴事业,而他安然禅修的地方就在那云遮雾绕的高峰之上。我寄语给昔日的好友,请他打开久闭的藏经阁,让古老的智慧再次绽放出光芒。
去完善
释义
1. 天竺:古印度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距离遥远的寺院或佛教胜地。
2. 应须:应当需要,表示肯定。
3. 辨才:指有智慧、能言善辩之人。这里指的是僧人。
4.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北部,是道教圣地之一。这里是诗人用以描述地方偏远而幽静。
5. 出日:初升的太阳,此处可以理解为新生的事物或者刚成立的寺庙。
6. 朱明:可能是诗人的好友,这里指的是要帮助的友人。
7. 中天:天中间,即天空中略偏南方的地方,此处为寺院的象征。
8. 起废:使废弃的事物恢复生机。
9. 安禅:安居禅定之地,此指在寺院内静心修行。
10. 寄声:传达消息的意思。
11. 黄居士:可能是一位姓黄的居士,这里指的是旧日的友人。
12. 九锁丹函:古人传说海中有三神山,山上有九凤,口衔金简,上面记载着长生不老的秘诀,藏于九锁之函中。这里比喻珍贵的信息。
去完善
赏析
《送月上人住宝积寺》是南宋诗人敖陶孙送给友人月上人的送别诗。此诗将天上与人间对比,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同时,通过描述宝积寺的美景及期望友人能在此地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支持。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月上人住宝积寺》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创作背景方面,敖陶孙是一位生活在南宋初年的文人,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然而,他的一生并未获得很高的功名,这也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与佛教有着深厚的联系。敖陶孙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月上人即将前往宝积寺修行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佛门净土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