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以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送莞晦叔

标题包含
以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送莞晦叔
真人与大士,兰菊而异芳。 坐卧得定力,铜眼铁脊梁。 是中有佳趣,山海俱茫茫。 或时现神妙,尘迹生怪光。 云何得此本,有僧吴下狂。 饮酒不计斗,褚无一丝藏。 兴来高闭门,落笔如追亡。 走送臞庵室,洗心一鑪香。 盘陀旃林阔,枕藉玉井凉。 蒙头帔衲古,遮眼经论长。 不知几陵谷,睡稳坐不僵。 君家定吉梦,二士相迎将。 辟除寒具油,静展垂中堂。 会当同一龛,寒泉荐空觞。 夜窗摇茶烟,驼褐依绳床。 杨枝洒寥阒,蔾杖辉森芒。 与君六根静,读书到虞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真实的贤达之士,犹如兰花和菊花各有千秋。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和刚强的精神。 这种境界中的美好趣味,如同浩瀚的山海一般辽阔无边。 有时他们会展现出神奇的力量,使平凡的生活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些力量来自何处呢?原来是一位来自吴地的僧人,他豪放不羁。 这位僧人喝酒不计其数,却从不保留一丝私心杂念。 在他兴致勃勃的时候,他会紧闭房门,挥毫如追亡逐北般挥洒自如。 他的作品被送到一个个简陋的住所,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里的世界开阔无比,如同莲叶接天,清凉如玉。 披戴的古老袈裟和满眼的经书,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不知道历经了多少次变迁,他们依然安睡在角落里,坚定地坐着。 我想你们一定得到了吉祥的梦兆,两位贤者将会引导你们走向光明。 除去黑暗,把油灯点在正厅之中,让光明照耀整个空间。 我们终会合于一处,共享这美好的生活。 在寂静的夜晚,茶香弥漫在窗外,我们披着粗糙的毛毯,依靠着简单的床榻。 用杨柳枝洗去一身的疲惫,拿起蔾杖照亮前行的道路。 与你一起静下心来,阅读那些记载着美德的书卷,直至永恒。
去完善
释义
1. 真人与大士:指太乙真人画像和画中描绘的僧人形象。 2. 兰菊而异芳:比喻不同类型的杰出人物。 3. 坐卧得定力:指太乙真人画像具有一种安稳的力量,无论坐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4. 铜眼铁脊梁:形容太乙真人形象的刚毅坚毅,眼神犀利,脊背笔直。 5. 是中有佳趣:指的是在太乙真人画像中发现的乐趣。 6. 山海俱茫茫:借山海的广阔无垠,表达了艺术境界的宏大无边。 7. 或时现神妙:指画家凭借独特的技法使画面焕发出神奇的光彩。 8. 尘迹生怪光:画中的尘埃仿佛散发出奇特的光芒。 9. 云何得此本:这幅画的来历。 10. 有僧吴下狂:指一个来自吴地的狂放不羁的僧人。 11. 饮酒不计斗:表示这位僧人豪饮,不在乎酒的多少。 12. 褚无一丝藏:褚,纸;一丝藏,指一点点藏匿的财物。这里表明僧人生活简朴,没有私藏财物。 13. 兴来高闭门:兴致一来就关上门开始创作。 14. 落笔如追亡:形容画家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把心中的意境一一捕捉下来。 15. 走送臞庵室:把画作送到慧净法师那里去请教。 16. 洗心一鑪香:指通过焚香的仪式让心灵得到洗礼。 17. 盘陀旃林阔:指僧人修行的地方宽敞明亮。 18. 枕藉玉井凉:意指僧人在清凉的井边休憩。 19. 蒙头帔衲古:指僧人披着古朴的袈裟,衣领覆盖着头部。 20. 遮眼经论长:指经书堆满眼前,显得十分丰富。 21. 不知几陵谷:指时间的流逝,恍若隔世。 22. 睡稳坐不僵:形容僧人在修行中安坐不动的精神状态。 23. 君家定吉梦:指作者家中一定会出现吉祥的梦兆。 24. 二士相迎将:指太乙真人和画像中的僧人形象前来迎接。 25. 辟除寒具油:清除障碍,保持清静的心境。 26. 静展垂中堂:指将画作挂在中堂,静静欣赏。 27. 会当同一龛:大家共享同一个祭坛。 28. 寒泉荐空觞:用清凉的水酒敬献两位圣人。 29. 夜窗摇茶烟:夜晚的茶室内烟雾弥漫。 30. 驼褐依绳床:指穿着粗布衣裳靠在简易的床上休息。 31. 杨枝洒寥阒:意指扫除寂寞,使其变得热闹起来。 32. 蔾杖辉森芒:指拿着拐杖行走在树林中,身上散发着光芒。 33. 与君六根静:即“六根清净”,指内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34. 读书到虞唐:虞唐,传说中的古代盛世,这里指读圣贤书,追求崇高的道德修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两位主人公——太乙真人(佛教中的大士)和敖陶孙的朋友莞晦叔。诗人通过描绘他们的形象和精神状态,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仰、超然的境界以及洒脱的生活态度。 首联“真人与大士,兰菊而异芳”,寓意他们如同兰花和菊花般各擅胜场,尽管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颔联“坐卧得定力,铜眼铁脊梁”,表达了他们在生活中保持定力,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是中有佳趣,山海俱茫茫”,突显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广阔,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莞晦叔的潇洒个性以及他与太乙真人之间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诗中的“云何得此本,有僧吴下狂”、“饮酒不计斗,褚无一丝藏”等句子,展现了莞晦叔的豪放不羁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使他在与太乙真人的交往中找到了精神的共鸣。 尾联“与君六根静,读书到虞唐”,意味着诗人期待与莞晦叔共同追求宁静的心灵境界,一起探寻古代文化的奥秘,以此实现人生的升华。整首诗构思独特,意象鲜明,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送莞晦叔》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约1154年-约1227年)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光宗、宁宗时期(约1190年至1224年)。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在人生的这个特殊时期,敖陶孙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在官场上的升迁和贬谪不断交替。他与当时的权臣韩侂胄关系密切,曾一度受到重用,但随着韩侂胄的失势,他也受到了牵连,被贬到偏远的地方任职。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使他更加珍视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敖陶孙创作了这首《以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送莞晦叔》。这首诗通过对入定大士太乙真人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莞晦叔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友人在乱世中保持高洁品质的期许。同时,诗人也以这幅画像作为自己与友人之间的一种精神寄托,表达了他希望与友人共度时艰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