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夜叹

标题包含
中夜叹
臞庵胸中空濩落,正尔有愁无处著。 比来有酒三扪膺,突兀又似堆衡霍。 道边俗子畧满眼,举扇障尘不容却。 正如白日杀快雠,草草九衢面皆恶。 不应叔末尽鬼魅,世道如此我何乐。 獐头鼠目动侮人,貌敬逡巡背轻薄。 其余边幅缀周孔,汝身无苦何遭缚。 中原干戈六十载,八陵玉座尘漠漠。 假君无力堪汛扫,渠可忘忧置恢拓。 屯田边垒差易事,三十余年束高阁。 呜呼吾君至仁厚,一言罢行水赴壑。 雷塘勺陂可复请,专创一司足经畧。 牛犁居屋旋填补,虎士编氓间参错。 聊城指日下鲁奇,祁连刻期开卫幕。 行之十年倘未效,臣头请膏斩马锷。 奈何诸人忍奈事,天保正用初无作。 居然判道君北海,不复追随我西洛。 墨池到了须楯鼻,茶瓯小缓支铛脚。 儒生寂寞守太玄,共尽同归一丘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瘦的茅屋内心空空如也,恰好有些忧愁无从寄托。近来倒有三杯薄酒在心头,突兀中又仿佛堆积着山岳。道旁的那些凡人纷纷映入眼帘,摇动着扇子却无法让尘土散尽。就如同白昼之间急于除掉仇人,匆匆忙忙使得整个城市都显得面目可憎。这个世界不应该是魑魅魍魉的天下,但现实却是这样,我又如何能快乐起来?那些獐头鼠目的家伙总是傲慢地对待别人,看似恭敬却在背后展现出轻浮和冷漠。其他的那些人不过是在践行着周孔之道,他们自身的痛苦竟然无法解脱。中原战乱已持续了六十年,那八个皇帝的王座如今也已经落满了尘埃。也许您没有力量去扫除这一切,但是可以忘记烦恼去发展未来。屯田边防的事情稍微容易些,虽然已经束之高阁三十多年了。哎,我们的君主是多么仁慈宽厚,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让人心潮澎湃,如同奔赴峡谷的流水。我们可以再次请求建设雷塘勺陂,并专门设立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农民们可以快速地进行耕作和修缮房屋,虎士们可以在民众中间交错安排。聊城地区很快会恢复往日的繁荣,祁连山脉也可以按时开启守卫的工作。如果这样的政策实行了十年还没有效果,我愿意用我的头颅来换取马背上锋利的刀。然而现在的人们都在忍受这样的事情,天保之道正在逐渐失去它的作用。我们这位道君还在北方徘徊,不再跟随我在西方的洛阳。画在纸上的江湖之水要细心描绘,茶壶里的茶水也要慢慢烹煮。让我们这些寂寞的读书人共同坚守那浩瀚的真理,一同走向那个终点吧。
去完善
释义
1. 臞庵:诗人自称,意为清瘦的隐居者。 2. 空濩落:形容空虚无奈的心情。 3. 比来:近来。 4. 三扪膺:多次扪心自问。 5. 突兀:突然涌现。 6. 衡霍:山名,泛指高山。 7. 略满眼:到处都是。 8. 举扇障尘:拿起扇子遮挡尘土,喻指躲避世俗。 9. 杀快雠:杀死仇人,此处比喻解决问题。 10. 九衢:多条道路,指繁华的都市。 11. 叔末:即“叔世”,指社会风气败坏的时代。 12. 鬼魅:比喻行为不正的人。 13. 世道如此:指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好。 14. 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的人。 15. 动侮人:动不动侮辱别人。 16. 貌敬:表面上尊敬。 17. 逡巡:犹豫不前。 18. 轻薄:不庄重。 19. 边幅:细节之处。 20. 周孔:周公和孔子,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21. 无苦:没有痛苦。 22. 汝身:指自己。 23. 无遭缚:不被束缚。 24. 中原干戈:指中原地区的战争。 25. 八陵:古代皇帝的陵墓。 26. 玉座:皇帝座位。 27. 尘漠漠:尘土飞扬的样子。 28. 假君:假如您。 29. 无力:没有能力。 30. 堪汛扫:可以打扫。 31. 渠:他,指皇帝。 32. 忘忧:忘记忧愁。 33. 置恢拓:设立机构拓展事务。 34. 屯田:一种军事制度,由士兵耕种土地。 35. 边垒:边疆的军事防御设施。 36. 束高阁:搁置不用。 37. 吾君:指当时的皇帝。 38. 至仁厚:非常仁爱宽厚。 39. 一言罢行:一句话就停止行动。 40. 水赴壑:水流汇入山谷,比喻自然而然地达成目标。 41. 雷塘勺陂:水利工程名。 42. 可复请:可以再次请求实施。 43. 专创一司:专门设立一个部门。 44. 经畧:治理规划。 45. 牛犁居屋:农业生产和居民住房。 46. 虎士:勇猛的士兵。 47. 编氓:百姓。 48. 聊城:地名。 49. 下鲁奇:到达鲁地。 50. 祁连:山脉名。 51. 开卫幕:开设军事防线。 52. 行之十年:推行这种政策十年。 53. 臣头请膏斩马锷:愿意以死报效国家。 54. 天保:国家的保障。 55. 正用初无作:一直在发挥作用。 56. 判道:放弃原则。 57. 君北海:你在北方。 58. 我西洛:我在西方。 59. 墨池:书圣王羲之的故居。 60. 须楯鼻:等待时机成熟。 61. 茶瓯:茶具。 62. 小缓支铛脚:稍微拖延一下支持茶具的时间。 63. 儒生:读书人。 64. 寂寞:孤独。 65. 守太玄:坚守道家思想。 66. 共尽同归:共同走向死亡。 67. 一丘壑:一起埋葬在山水之间。
去完善
赏析
《中夜叹》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忧虑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于国家治理、民生问题等方面的担忧。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首联描述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虽然胸怀壮志,但却无处施展。这种情绪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抒发:虽然有酒壮胆,但仍然无法排解内心的忧愁。这两联构成了一个典型的起承结构,为接下来的议论铺垫了情感基础。 颈联和尾联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描绘了一幅世俗景象,指出那些自恃身份、轻视他人的人,以及那些打着儒家旗号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的人,都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虽然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但政府却始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紧接着,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加强边境防御等措施,改善人民生活。然而,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反而被搁置一旁。这使得诗人感到痛心疾首。 最后,诗人发出了深沉的叹息:既然无人愿意改变现状,那么他这个儒生也只能选择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度余生。全诗在这样一个充满无奈与惋惜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总之,《中夜叹》以抒情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注。这首诗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夜叹》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耻、蒙古的崛起等,这些都对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敖陶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他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的担忧。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