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 其一
凉飔动空谷,振我庭树枝。
鲜荣忽颦蹙,颜色惨不怡。
节序一如此,明当戒裘衣。
寒虫劝机杼,敦迫不贷时。
汝意固可尚,我机坐无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凉爽的清风吹过空旷的山谷,使庭院中的树枝摇动起来。
鲜艳的花朵突然间皱起眉头,颜色变得暗淡而不愉快。
四季的更替就是这样,明天就要穿上毛衣了。
寒冷的小虫子们催促着纺织机,时间在不断地催促。
你的意愿固然高尚,但我的纺织机上已经没有一丝丝的线了。
去完善
释义
1. 凉飔:凉爽的秋风。
2. 空谷:空旷的山谷。
3. 振:振动。
4. 庭树:庭院里的树木。
5. 鲜荣:新鲜繁茂的枝叶。
6. 颦蹙:皱眉,表示忧虑或不满。
7. 颜色:这里指树叶的颜色。
8. 惨不怡:黯然失色,不好看。
9. 节序:季节的次序,指时令的变化。
10. 明当:明天。
11. 戒裘衣:准备冬天的衣服。
12. 寒虫:寒冷的虫子。
13. 劝机杼:催促织布机工作。
14. 敦迫:督促。
15. 不贷时:不拖延时间。
16. 固:固然,确实。
17. 可尚:值得赞美。
18. 我机:我的织布机。
19. 无丝:没有布匹可以织。
去完善
赏析
《秋日杂兴 其一》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诗人在第一句“凉飔动空谷,振我庭树枝”中,通过描述秋天的凉风在空旷的山谷中吹过,使得庭院里的树枝摇动的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接下来在“鲜荣忽颦蹙,颜色惨不怡”两句中,诗人则以树叶由繁茂变得凋零,失去了生机勃勃的颜色,表达出秋天的肃杀之气。
诗人在这首诗里还谈到了季节的更替:“节序一如此,明当戒裘衣。”这句是说,时令的变化很快,明天就要穿上皮裘来抵御寒冷了。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寒虫劝机杼,敦迫不贷时”,表示寒冷的气候催促着昆虫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这个过程中,它们并不吝啬时间。最后两句“汝意固可尚,我机坐无丝”则是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尽管这些昆虫的活动让人敬佩,但是我的机杼却空空如也,无法像它们那样勤奋地劳动。整首诗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人生哲学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杂兴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0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但由于北方金国的压迫,人民生活在一种忧虑和期待中。
在创作这首诗时,敖陶孙正身处杭州,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他自幼聪明过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后因不满现实而弃官隐退。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平静,晚年遭遇家道中落,饱受战乱之苦。这种人生的曲折和时代的苦难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秋日杂兴 其一》正是敖陶孙在这一时期对生活感悟的抒发。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的“叶满阶”、“声绕梁”等意象,展现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诗的最后一句“待得月明归去,羽衣零乱不成行”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