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广行路难

标题包含
广行路难
有声且勿吞,有泪且勿倾。 声吞断人肠,泪倾草不生。 万事有反覆,天地终无情。 斩方以为轮,平地生九折。 锻剑使绕指,青萍化为血。 筋骸束未贯,光景电露灭。 我俗竟此曲,此曲能颓山。 奉君一卮酒,已矣当何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大声歌唱,但别唱得噎住喉咙; 眼泪纵有千行,也不必尽情挥洒。 歌声如果哽咽,让人心如刀割; 泪水滂沱若止,恐怕草木也无法生长。 世间万物总有起伏波折; 天地之间,终究是冷酷无情。 锻造木材成为车轮,本应平顺前行,却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磨砺利剑使之柔韧如绕指柔,仍是难逃流血杀戮的命运。 筋骨尚未修炼圆满,时光已在指尖匆匆流逝。 这首曲子或许有些悲观,但我还是要献给你; 这曲子像能撼动山川。 现在请你满饮一杯美酒,结束这一切吧,该说什么话呢?
去完善
释义
《广行路难》是宋代诗人敖陶孙所写的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诗歌。下面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广行路难:标题,意为“广泛的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 有声且勿吞:不要压抑自己的声音。这里的“声”指的是内心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劝诫人们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有泪且勿倾:不要放任泪水流淌。这里的“泪”是指因遭遇挫折或痛苦而产生的眼泪,表达了作者劝诫人们要学会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4. 声吞断人肠:形容声音被压抑后的悲惨景象。 5. 泪倾草不生:形容泪水流淌后草木凋零的景象。 6. 万事有反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 7. 天地终无情: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情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慨。 8. 斩方以为轮:砍伐树木制作车轮。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9. 锻剑使绕指:将刀剑锻炼得柔软如绕指柔。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需要学会柔韧应对。 10. 青萍化为血:青萍是一种兵器,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在奋斗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重创。 11. 筋骸束未贯:筋骨尚未练就。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磨练自己。 12. 光景电露灭:时光如同电光火石般短暂。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3. 我俗竟此曲:我竟然以这种通俗的方式完成了这首诗歌。 14. 此曲能颓山:这首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5. 奉君一卮酒:献给您一杯美酒。 16. 已矣当何言:一切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广行路难》是敖陶孙的一首佳作,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表现出诗人的深沉感慨。首先诗人以“有声且勿吞,有泪且勿倾”的劝告来开篇,借此表达出人生的磨难与挫折需要理性面对的态度。而后通过描述事物走向极端的情况,以象征手法揭示了人生无常的道理。接下来的“斩方以为轮,平地生九折。锻剑使绕指,青萍化为血。筋骸束未贯,光景电露灭”等句,则进一步表达了现实生活中诸多困扰和挑战使得人们难以保持豁达的心境。 然而,尽管生活中的种种困厄让诗人感到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坚信“我俗竟此曲,此曲能颓山”,即通过奋发努力,必定能够战胜困难。最后诗人以“奉君一卮酒,已矣当何言”结束全篇,以送别友人、感叹世事变幻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将人生哲理和生活体验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广行路难》是南宋诗人敖陶孙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在敖陶孙生活的年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中原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敖陶孙深感国家危亡和百姓疾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在这首诗中,他以“行路难”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此外,敖陶孙还生活在宋金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当时,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屡次南下侵扰。而南宋内部,政治腐败、党派纷争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敖陶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从而创作了这首《广行路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