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邮因师薄萄芦雁秋瓜三种

标题包含
高邮因师薄萄芦雁秋瓜三种
子母鉤牵晓露溥,行人暍暑慰艰难。 青门程色今馀个,莫作黄台秋尽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母子钩连朝露薄,路人炎热苦艰辛。 青门路程还剩几,莫让黄叶满地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邮:江苏省的一个县名,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 2. 因师:可能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因师”,即以渔人为导引的意思。 3. 薄萄芦雁秋瓜:指葡萄、芦雁和秋天的瓜果。 4. 子母钩牵:指葡萄藤相互牵引,类似于母子关系。 5. 晓露溥:指清晨的露水湿润而轻薄。 6. 行人暍暑:指在炎热夏天行走的人。 7. 慰艰难:安慰疲劳和困顿。 8. 青门程色:指绿色植物的生长期和颜色。 9. 个:表示个体或单个。 10. 黄台:《晋书·文苑传》记载,有个名叫黄台的官员,他的家乡有桃树,秋天时,他常常感叹桃李花落的时光易逝,后来就用“黄台”比喻悲伤的情感。 11. 秋尽:秋天结束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高邮因师薄萄芦雁秋瓜三种》描绘了秋日里的高邮风光。首句“子母鈎牵晓露溥”以“子母”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葡萄的果实累累之状,同时也隐含了母子亲情之意。接着“行人暍暑慰艰难”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在炎炎烈日下行走的路人的关切之情,这里的“暍暑”是形容炎热的天气,而“慰艰难”则是希望这些葡萄能给行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接下来的“青门程色今馀个”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所看到的葡萄种类,其中“青门程色”是对高品质葡萄品种的赞美。最后的“莫作黄台秋尽看”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因为秋天的到来就忽略了眼前的美好,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心态,也带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邮因师薄萄芦雁秋瓜三种》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繁荣,人们生活富足。 在这个时期,敖陶孙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年轻时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后来成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学者和官员。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曾遭到贬谪。尽管如此,他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依然充满深情,用诗歌记录下了当时的美好景象。 在南宋晚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邮地处江南水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诗中提到的“薄萄芦雁秋瓜”,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作物。葡萄、芦苇、大雁和秋瓜等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各不相同,但都在这个地方和谐共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