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薄薄酒
薄薄酒,全吾天。
丑丑妇,引吾年。
败缯粗布形骸便。
辛勤著书塞屋椽,何如郭外二顷桑麻田。
折腰敛板高鸢肩,何如方床八尺供横眠。
左为剑铓右鼎耳,劝君却步行相先。
斗量明珠埒编钱,郿坞未就脐已燃。
十眉间坐争连蜎,绝缨灭烛薰腥膻。
农家丑妇眉半栉,白头惟有夫壻怜。
劝君酒薄君勿嗔,尚方赐尊能杀人。
力微覆餗有明诫,食鲑三九元非贫。
酒不薄,人自薄。
妻不恶,人自恶。
不如浊酒三杯呼丑妇,共作原头赛神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冽的酒,让我感到愉快。
貌不惊人的妻子,陪伴我度过岁月。
身着简单的衣着使我舒适。
我在小屋中辛勤写作,不如在郊外拥有两公顷的桑麻田。
卑躬屈膝、刚毅的肩膀,比不上在床上轻松地躺着。
左边是剑锋,右边是鼎耳,劝你放下这些琐事去行走。
用斗量明珠,与编织的钱等价,但郿坞还未建成,生命已近尾声。
争夺权利的人们啊,只剩下最后的结局和遗憾。
农民的妻子平凡无奇,只有她的丈夫珍视她。
劝你不要对酒薄而生气,因为皇室赐予的尊酒也能置人于死地。
力量微小的人要时刻谨记,吃鲜美的三文鱼不是贫穷的表现。
不是酒薄,是人情淡薄;
不是妻子丑陋,而是人心丑陋。
所以不如与貌不惊人的妻子喝几杯浊酒,一起在原野上跳舞庆祝。
去完善
释义
1. "薄薄酒":这里的"薄薄酒"是口语说法,意思是很淡的酒。
2. "全吾天":这句意思是享受自己所有的一切。
3. "丑丑妇":指相貌平平的妇人。
4. "引吾年":使作者感到岁月悠长。
5. "败缯粗布形骸便":这句以穿着粗布衣衫的形骸表达出生活的简朴。
6. "辛勤著书塞屋椽":描述了在艰苦环境中写作的情景。
7. "何如郭外二顷桑麻田":是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对田间劳作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折腰敛板高鸢肩":形容俯首听命、曲意奉承之状,与"郭外二顷桑麻田"形成对比。
9. "何如方床八尺供横眠":是作者更愿意像普通人一样躺在宽敞的床上休息。
10. "左为剑铓右鼎耳":以刀剑比喻权力和富贵,暗含作者对这些身外之物的讽刺。
11. "劝君却步行相先":这里是告诫朋友要脚踏实地地行走。
12. "斗量明珠埒编钱":形容财物之多,借古讽今,批判当时社会的风气。
13. "郿坞未就脐已燃":借用三国时董卓建造郿坞的典故,暗示权力者的命运。
14. "十眉间坐争连蜎":描述豪贵间的纷争,以及奢华生活背后的血腥。
15. "绝缨灭烛薰腥膻":比喻放纵的享乐,以及奢华生活背后的血腥。
16. "农家丑妇眉半栉":描述农妇的生活,虽外貌普通但心地善良。
17. "白头惟有夫婿怜":写夫妇情深,即便容颜老去,依然相互怜爱。
18. "劝君酒薄君勿嗔":劝告友人不必对酒的品质过于在意。
19. "尚方赐尊能杀人":尚方是中国古代皇帝收藏珍宝的地方,这里暗含对官场的讽刺。
20. "力微覆餗有明诫":出自《尚书·益稷》,提醒人们能力不足时要量力而行,以免招致灾祸。
21. "食鲑三九元非贫":鲑鱼是古人喜爱的美食,这里表达了自给自足、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2. "酒不薄,人自薄":是作者对于世人的嘲讽,虽然酒的味道不一定很差,但是喝的人心术不正。
23. "妻不恶,人自恶":与上句对应,暗含作者对世人品行的批评,妻子品行未必不好,而是有些人本性使然。
24. "不如浊酒三杯呼丑妇,共作原头赛神舞":表达作者宁愿退隐田园,过上简单快乐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再赋薄薄酒》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佳作,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诗篇中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生的一些重要道理。
首联“薄薄酒,全吾天”表明了诗人对酒的认知:酒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快乐。紧接着的“丑丑妇,引吾年”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看法:妻子虽然相貌平平,但她却能陪伴自己度过漫长岁月。这两句诗句使得读者对诗人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的“败缯粗布形骸便”、“辛勤著书塞屋椽,何如郭外二顷桑麻田”、“折腰敛板高鸢肩,何如方床八尺供横眠”以及“左为剑铓右鼎耳,劝君却步行相先”四句,诗人分别描述了自己清贫的生活、辛勤写作的工作以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接下来的“斗量明珠埒编钱,郿坞未就脐已燃”、“十眉间坐争连蜎,绝缨灭烛薰腥膻”以及“农家丑妇眉半栉,白头惟有夫婿怜”三句,诗人以夸张、讽刺的手法揭示出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表达了对这些现象的厌恶和不齿。
最后的“劝君酒薄君勿嗔,尚方赐尊能杀人”、“力微覆餗有明诫,食鲑三九元非贫”以及“酒不薄,人自薄。妻不恶,人自恶”三句,诗人通过对酒的再次评价,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酒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态度。只要心态积极,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结尾的“不如浊酒三杯呼丑妇,共作原头赛神舞”两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态度:与其追求荣华富贵,不如与平凡的妻子共度欢乐时光。这样的结尾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使诗篇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赋薄薄酒》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敖陶孙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南宋朝廷内外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加剧。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敖陶孙在此时深感忧虑和痛心。
诗人在诗中写道:“疏帘清簟接林塘,破帽青衫当意长。老境颇似朱晦庵,小槽多谢刘伶觞。灵均泽畔行吟日,屈贾江头吊古场。为报故交今尚在,莫教横笛损垂杨。”诗人借疏帘、清簟、林塘、破帽、青衫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他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人生境遇,表达了他们共同关注国家命运的心情。同时,诗人还以屈原、贾谊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