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别史友六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送别史友六首 其二
诸君置膜外论,之子真个中人。 冀北何限千驷,东市初逢一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各位伙伴在闲谈时讨论此事,您果真是这个领域的人。冀北地区有着众多的良马,而在东市的初次相遇就如同遇到了稀有的麒麟一样难得。
去完善
释义
1. "诸君":这里指各位友人。 2. "置膜外":指把世俗之事看作无关紧要的事情。 3. "之子":这个人,这里指史友。 4. "真个":的确,真正。 5. "中人":这里是说史友在诗歌创作的领悟上具有极高造诣的人。 6. "冀北":古代对河北地区的称呼,这里代指北方广大地区。 7. "何限":无数。 8. "千驷":指众多的良马,这里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才。 9. "东市":长安城东市的别称,是唐朝的国子监所在地,也是选拔官员的地方。 10. "初逢":初次遇见。 11. "一麟":这里指稀有的贤能之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史友”为主题,借用了许多成语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诸多文人墨客置于膜外(即现实世界之外)的境地,以此突出其友人“真个中人”(即真正的知音)的地位。同时,以“冀北之马”、“东市之麟”等寓意,强调了这位友人才华横溢,具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别史友六首·其二》是南宋诗人敖陶孙所作的送别诗之一。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敖陶孙时年51岁。 在嘉定年间,南宋政权日益腐败,政治斗争激烈。而这一时期,敖陶孙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起伏。早年因科场失利,他曾一度放弃功名,归隐田园,埋头读书著述。后来,他在朋友的推荐下被朝廷征召,担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然而,他因不满官场腐朽,辞官回乡。在这段时期,他与史友相交甚深,共同探讨学问,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送别的过程中,敖陶孙回顾了与史友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通过对史友离去的惋惜,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