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灯前曲

标题包含
灯前曲
琉璃灯暖烧春红,水晶帘垂望欲空。 美人缥缈隔花雾,春心咫尺无由通。 宝钗沽酒市楼中,当筵一曲悲丝桐。 少年游荡足行乐,江南日日长春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琉璃灯光温暖照亮春花,水晶帘子低垂令人望眼欲穿。美人如同梦幻般隐藏在花丛中,尽管近在咫尺却难诉春心。宝玉在酒楼买酒,当筵弹奏着悲伤的曲子。年轻人放任游荡尽情享乐,江南的春天每天都在吹拂着和风。
去完善
释义
1. 琉璃:古代的一种玻璃制品,这里指代灯火,表明灯光透亮。 2. 烧春红:烧,使动用法;春红,春天的花朵,此句意为灯光照耀下春天的花朵更加艳丽。 3. 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象征纯洁、高雅。 4. 望欲空:望着天空的景色,表示诗人思绪飞扬。 5. 美人:对女子的美称。 6. 缥缈:隐约,看不真切的样子。 7. 花雾:花香形成的雾气。 8. 春心:春天的心情,也可理解为少女怀春之情。 9.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0. 无由通:无法传达心意。 11. 宝钗:比喻女子佩戴的华丽首饰。 12. 沽酒:买酒的意思。 13. 丝桐:中国古代一种弦乐器,即琴,这里是音乐的象征。 14. 当筵:在酒席间。 15. 悲丝桐:弹奏悲伤的音乐。 16. 少年:年轻人,诗中的主人公。 17. 游荡:游玩闲逛。 18. 行乐:寻欢作乐。 19.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 20. 日日:天天。 21. 春风:春天的和风,象征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灯前曲》是一首描绘美丽夜景与孤独情感的古诗。诗中的琉璃灯、水晶帘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华丽而又宁静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描绘“美人”和“少年”的活动,传达了深层的内心感受。 首先,开篇两句“琉璃灯暖烧春红,水晶帘垂望欲空”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华美景象:炽热的灯光映照出春日的花朵,水晶帘子垂下,引人陷入无尽的遐思。这样的场景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接下来,诗人以“美人缥缈隔花雾,春心咫尺无由通”传达了他对于美人及美好事物的无奈之情。朦胧的花雾如同隔阂,使美人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无法传递内心的感情。这种距离感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以及对美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宝钗沽酒市楼中,当筵一曲悲丝桐”则转向了酒楼的情景。宝钗即指代美女,她们在市楼中卖酒,当宴席开始时,一曲悲凉的丝桐之声传来。这里展示了诗人对繁华的市井生活的观察,以及对音乐所传达出的悲伤情感的感受。 最后两句“少年游荡足行乐,江南日日长春风”则是对诗人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表述。尽管心中有着对美和爱情的渴望,他依然选择过着游荡、尽情欢乐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既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 总的来说,《灯前曲》通过华丽的景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对世界的感悟。诗人通过对美的追求和现实的挣扎,展示了一个富有层次和深度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灯前曲》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当时敖陶孙正任台州府学教授。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国家。 敖陶孙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努力地创作诗歌。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为主,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在《灯前曲》这首诗中,敖陶孙通过对夜阑人静时的灯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人团聚的期盼。这首诗既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