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对酒效昌黎体
雪乃雨之死,雨乃雪之生。
譬彼潮与水,同出而异情。
洑流或乱潮,冻雨或间雪。
达人于此时,著眼试分别。
等是天一生,而有生杀存。
所以古圣贤,谆谆畏乡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诞生于雨滴,雨滴产生于雪花。
就如同潮水与水分不开,共同显现却含别样情感。
潜流或者扰乱了潮水,冰冷的雨滴或者在雪中若隐若现。
智慧的人在这个时候,需仔细观察以分辨区别。
它们同样来自天空,却有着生死存亡的区别。
因此古代贤哲们,总是慎重的对待家乡的水源。
去完善
释义
1. 敖陶孙:南宋诗人,字器之,号东江,浙江金华人。
2. 雪乃雨之死,雨乃雪之生:这句话表达了雪与雨的相互转化关系,雨在寒冷的天气下会变成雪,雪融化后又成为雨水。
3. 譬如彼潮与水,同出而异情:以水和潮的关系比喻雪和雨的关系,虽然它们都是由水变化而来,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和特点不同。
4. 洑流或乱潮,冻雨或间雪:指水流有时候会泛滥,雨雪交替出现。
5. 达人于此时,著眼试分别:达人在这种时候要观察仔细,尝试区分不同的现象。
6. 等是天一生,而有生杀存:尽管雪和雨都是天地生成的,但它们的存在状态会有所不同,有的生命在此环境中生存,有的则消亡。
7. 所以古圣贤,谆谆畏乡原:古人尊重自然规律,告诫人们要敬畏家乡的自然环境。
去完善
赏析
《雪中对酒效昌黎体》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诗词。诗人通过观察雨雪的变化,引申出人生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敬畏自然。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雪中对酒效昌黎体》是南宋诗人敖陶孙在公元1200年左右创作的。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患频繁,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诗歌创作,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敖陶孙在此时的人生际遇颇富波折。他曾科举失利,后来虽然得到皇帝的赏识,但在官场并不得意。他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借酒消愁,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人民生活在金人的威胁下,朝不保夕。许多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纷纷提出改革方案。然而,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无能,这些改革措施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反而使国家更加衰弱。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敖陶孙创作了这首《雪中对酒效昌黎体》。他以唐代著名诗人韩愈为楷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用雪、酒等物象,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南宋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担当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