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叔兹可扫园赏牡丹
衣冠塞繁都,茂苑非夙昔。
双铺俯行渠,文简相公宅。
是家固多贤,满箧载春秋。
中有数亩园,颇复修风流。
新亭著高稳,佳木行清幽。
客来必置醴,井蛙挟其辀。
张灯看洛花,意作长门愁。
小却得一欣,冻壁缠蛟虬。
先朝补天手,翰墨皆其游。
再拜阅帝书,局促虞褚欧。
平生实好奇,两武布九州。
恍然驾阆风,坐我曲池头。
竹间是茶烟,松风助飕飕。
梅食亦登盘,按行感良俦。
枥马喧午枕,土毛撷晨羞。
似闻屋东偏,万指食锄耰。
行当卖书籍,买邻托羊求。
与公行灌园,第一营瓜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华丽服饰的人群挤满了繁华的城市,繁茂的花苑已不再是往日的模样。
从高处俯瞰着渠边的两个小商铺,那里曾是文简相公的住所。
这个家族中有很多贤能的人,装满箱子的都是春秋时期的典籍。
家中有几亩空地,很适合用来种植花草。
新亭结构高雅,周围树木茂密而幽静。
客人来访一定会受到美酒招待,就像青蛙一样悠然自得。
点亮灯光欣赏洛阳的花卉,感觉就像在长门宫里忧愁。
用冻结的土墙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上面缠绕着彩色的蛟龙和虬树。
前任朝廷的大臣们以书画为伴,阅读皇帝的书信时,仿佛能看到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大师的风采。
我一生确实对奇特的事物感兴趣,四处游历,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忽然觉得自己像是在乘坐着阆风仙境,坐在弯曲的池塘边。
竹林之间升起袅袅茶香,松风的呼啸声不断。
梅花也上了餐桌,边走边感叹有如此美好的伴侣。
中午时分,马儿在马厩里喧闹,人们还在采摘清晨的蔬果。
听说房子东边有一大片土地,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耕种。
也许有一天我会卖掉我的藏书,然后向邻居购买一块地,与相公一起种植瓜果。
去完善
释义
1.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以"衣冠"为士人的代称。
2. 茂苑:即苏州的别称,此处为泛指。
3. 文简相公:南宋时文学家、诗人程珌的字。
4. 霜寒老境:指秋天。
5. 灵府:这里指内心。
6. 肺腑:比喻内心深处。
7. 喧天鼓角:形容声音大而嘈杂。
8. 青楼:旧指富贵人家子弟的雅致居所。
9. 喧阗:喧哗,热闹。
10. 雉堞:城墙上的矮墙。
11. 垣墉:城墙。
12. 雕鞍:马鞍的美称。
13. 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富人家。
14. 河梁:桥。
15. 江潭:江边。
16.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17. 疏翠:稀疏的翠竹。
18. 断虹:半截彩虹。
去完善
赏析
《毕叔兹可扫园赏牡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文人雅士的怀念和赞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诗中描绘了繁都之地的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色,通过叙述拜访友人家的过程以及友人的热情款待,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重视。此外,诗中还提到诗人在品茗、欣赏美景之余,也关注到了乡村百姓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的一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毕叔兹可扫园赏牡丹》,是由南宋著名诗人敖陶孙所作。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5年,正值宋孝宗在位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一时期,敖陶孙的个人经历也颇丰富。他曾担任过官职,后因战乱被迫离开故乡,辗转多地。这种动荡的生活使他更加珍惜和平的宁静,也对家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牡丹作为一种象征富贵、吉祥的花卉,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崇。而诗人此时在朋友家的花园里欣赏牡丹,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抒发胸臆的契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