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飘风荆溪

标题包含
飘风荆溪
船头月浑云不度,转眼光阴遽如许。 江湖无地寄风威,短蓑遗作胡旋舞。 还将老病入孤舟,碧波为人生白头。 阑中五更鹅鸭乱,老渔画肚起长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船头,月光朦脓无法穿透云层,转眼之间时间就已经流逝得如此迅速。在这广阔的江湖中,无处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只能看到有人穿着简陋的短蓑跳起了胡旋舞。而我已经年迈体弱,坐在这孤独的舟船上,碧绿的波浪似乎也在为我的人生感到哀伤,使我的头发逐渐变白。到了五更时分,鸭子们在水面上混乱地游动着,老渔夫认真地计算着他们的肚子,开始捕鱼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飘风":源自《诗经·邶风·北风》:“飘风回雪,倒裳自飘风。”指的是狂风或暴风雨。 2. "荆溪":古代江陵地区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天湖北省境内。 3. "船头月浑云不度":指月亮在船头升起,天空中的云朵无法遮掩其光辉。 4. "转眼光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 5. "遽如许":表示光阴流逝得如此迅速。 6. "江湖无地寄风威":江湖无边无际,无法将风暴的威力全部寄托其中。 7. "短蓑":是古人遮风挡雨的短衣,这里代指渔民。 8. "胡旋舞":西域传来的舞蹈。 9. "还将老病入孤舟":作者把年迈多病的自己比作一艘孤独的船只。 10. "碧波为人生白头":意指在湖面上泛舟时看到水波映出的满头白发。 11. "阑中":夜晚。 12. "五更":古代的计时单位,大约从半夜到清晨五点。 13. "鹅鸭乱":指船上的鹅鸭由于受到惊吓而混乱喧闹。 14. "老渔画肚":指老渔民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 15. "起长算":意为开始漫长的计算,可能指渔民对航程、收获等方面的计划与估算。
去完善
赏析
《飘风荆溪》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江河风光的诗。诗中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在舟行江上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船头月浑云不度”,点明诗的地点和背景,是在夜晚的江面上,明月高悬,乌云不能掩盖它的光芒。这里,“浑云不度”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穿透云层的情景,展现了作者观察细腻的特点。紧接着的“转眼光阴遽如许”,则借助于时间的流逝,凸显了眼前的景象变幻无穷。 第二联“江湖无地寄风威,短蓑遗作胡旋舞”,开始具体描绘江面上的风波,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他观察到风雨来临时的波浪翻涌、舟楫飘摇,仿佛看到了一艘披着短蓑的船只如同跳起了胡旋舞一般。这种极富动感的描述,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第三联“还将老病入孤舟,碧波为人生白头”,诗人将自身的状态融入到了景色之中,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他用“老病”来形容自己,用“孤舟”来代表自己的处境,又通过“碧波为人生白头”来表达出岁月蹉跎的感慨。 最后一句“阑中五更鹅鸭乱,老渔画肚起长算”,则以生动的描绘收尾,展现了江边渔民的生活状态。五更时分,动物们开始骚动,而一位老渔翁则盘算着一天的生计。这一场景,既是对自然的客观记录,也是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整首诗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时间和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飘风荆溪》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才华横溢,颇有名气,但官场失意,未能在朝廷担任要职。这使他怀才不遇的心情更加沉重。 在这一历史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部党争激烈,政治腐朽。与此同时,金国不断侵扰边境,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慨。敖陶孙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