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开元寺省公韵

标题包含
和开元寺省公韵
振锡浮杯定偶然,茧窠谁见老蚕眠。 祇知大胆嘲无本,渠识前身是普贤。 师欲赢粮趋建德,我惭观画访开先。 莫将幻境夸阳燄,吐尽多生渴死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振动锡杖飘起茶杯或许只是偶然,茧中的蚕谁在安眠? 只知道大胆地嘲笑缺乏根据,谁知它的前身就是普贤菩萨。 老师想要带着粮食赶往建德,我则羞愧地观看画卷拜访开先寺。 别把幻境当阳光,耗尽了多少人生的渴求与死亡之愿。
去完善
释义
1. 振锡:佛教语。谓振振锡杖以引导众生。锡,锡杖的省称,僧侣游方时的工具。 2. 浮杯:泛指佛家宝物。 3. 茧窠:结茧的窠巢。此处指禅房。 4. 大胆嘲无本:源自佛教故事。释子大胆嘲笑猫捕鼠,结果猫变成菩萨反戏弄大胆。嘲讽大胆讽刺作者不自量力。 5. 渠识:彼方知道。 6. 赢粮:携带粮食。表示准备充足。 7. 建德:指古建德县,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8. 开先:指宋代开先寺。 9. 阳燄:即阳光下的海市蜃楼。这里借指梦幻般的景象。 10. 多生:轮回多次的生命。 11. 渴死涎:即禅家所说的无明妄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开元寺省公韵》,作者是宋朝诗人敖陶孙。全诗描绘了作者与僧人省公之间的交流,并对佛教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解构。诗中的“振锡浮杯”是佛教的一种仪式,用来表示僧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而“茧窠谁见老蚕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修行的一种质疑,认为人们无法真正了解僧人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祇知大胆嘲无本,渠识前身是普贤”是对省公的一种讽刺。作者认为省公的言辞过于夸张,他的言谈并无根据,只是盲目地嘲笑别人。而他自己却自称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这无疑是一种自吹自擂的表现。 紧接着,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心态,表示自己并不像省公那样热衷于求道问道。作者用“师欲赢粮趋建德,我惭观画访开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暗示自己不会像省公那样痴迷于宗教信仰。 最后两句“莫将幻境夸阳燄,吐尽多生渴死涎”则是作者对省公的一种忠告。他认为省公过分夸大佛教的神秘之处,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神秘现象都是虚幻的。同时,他也提醒省公不要过分沉溺于佛教的教义,以免被其束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开元寺省公韵》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开元寺景色与人文环境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元三国并立的动荡时期,政治环境复杂,民族矛盾尖锐。 敖陶孙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在南宋末年,他因科举考试失利而未能进入仕途,后来虽然成为了一名文人,但也未能在文学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这使得他在人生旅途中倍感失意。 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元寺成为了敖陶孙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开元寺位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当时的一座著名寺庙。寺庙内有许多佛教造像和壁画,展示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此外,开元寺还是当时的学术中心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此聚会,共同探讨文学艺术。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敖陶孙通过对开元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