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墨工陈伯升

标题包含
赠墨工陈伯升
古墨法变今百年,雪斋乃能幻神药。 杜乂肤清卫玠神,眼明再见老陈作。 墨如人意随短长,用之不尽渠解笑。 须君笔端驭龙蛇,他日始信入木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墨技法经过百年演变,已展现出神奇的功效。就像雪斋那样纯洁无瑕,使人仿佛看到仙丹灵药。杜甫的诗句让人感受到了如卫玠般美好的气质,眼中闪烁着与古人对话的光辉。笔墨的形态犹如人的情感,随着长短变化而展现出无尽魅力,但若想真正理解这种境界,还需要依靠笔墨驾驭龙蛇般的技艺。相信有一天,人们会深信这种艺术已经深入到木材的每一寸纹理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古墨:古代的墨锭。 2. 法变:指技艺或手法的创新变化。 3. 今百年:近百年。 4. 雪斋:指陈伯升的住处。 5. 幻神药:制造神奇墨锭的方法。 6. 杜乂肤清:赞美杜乂皮肤白皙。 7. 卫玠神:赞赏卫玠的神采风貌。 8. 用之不尽:意指墨的质量很好,使用起来感觉用不完。 9. 渠:他,此处指陈伯升。 10. 驭龙蛇:驾驭各种笔法。 11. 入木妙:形容书法技艺的高超,笔画深入到木头之中仍然美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敖陶孙赠给墨工陈伯升的赞美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陈伯升精湛制墨技艺的高度赞誉和敬仰之情。 首联描述了古代墨法的演变历程已有百年之久,而陈伯升却能运用这种古老的技艺制作出神奇的神药般的墨。“雪斋”暗指陈伯升宁静致远的治学态度和高洁的品质,暗示他的技艺与精神完美融合。 颔联则通过比喻手法赞美陈伯升的才华。杜乂、卫玠皆古代才子佳人,此处借喻陈伯升才貌双全,眼明指其敏锐的眼光,能识人之才,再见到陈伯升的作品,亦即对其才情的认可。 颈联进一步指出,墨虽为物,却如同人的意愿一样长短有致。而陈伯升制作的墨不仅品质优良,而且使用起来感觉无尽。以"渠解笑"收尾,意味着陈伯升自嘲心态中的豁达和智慧。 尾联则以龙蛇比喻书法,期待陈伯升挥毫泼墨,驾驭龙蛇,以此展示陈伯升制墨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作品未来成就的信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墨工陈伯升》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至宁宗年间(1163-1224年),这一时期正是宋金对峙、战乱频繁的年代。 在那时,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怀。敖陶孙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以笔墨抒发胸臆。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也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南宋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然而这并没有阻挡文人墨客们对艺术的追求。他们努力在困境中寻找灵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以此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敖陶孙创作了《赠墨工陈伯升》一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墨工陈伯升精湛技艺的赞美,表达了对其职业精神的敬意。同时,他也借墨工的辛勤劳动,隐喻自己虽处境艰辛,却依然坚持理想、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