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吟
北邻捣衣声,明当葭管动。
随宜过街巷,一岁三日用。
请君歇砧杵,指直霜气重。
君不见南邻已试明年灯,应制春衫泥小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邻居在河边洗衣的声音不断,明天就是立冬节气了。随意地在街头巷尾穿梭,这是冬至、冬至和腊八这三天的情况。请您暂停一下手里的捣衣棒吧,因为天气严寒。您没看到南方邻居已经开始准备明年的花灯了吗?他们制作春衫,而上面绣着泥金小凤凰呢。
去完善
释义
1. 捣衣:一种古代妇女把旧衣破碎,为制作新衣做准备的传统手工方式。2. 明当:明天3. 葭管:古代用于测定节气的竹管4. 随宜:顺应时势5. 日用:每天使用6. 歇砧杵:停下手中的工作7. 指直:手指伸直,这里指天气严寒8. 南邻:南方的邻居9. 已试:已经尝试10. 明年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11. 应制:按照朝廷的规定或命令行事12. 春衫:春天的衣物13. 泥小凤:一种丝绸的名称
去完善
赏析
《捣衣吟》是一首描绘古代妇女劳作情景的诗篇。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捣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邻里之间互助互爱、共度佳节的美好愿景。
诗的开篇,“北邻捣衣声,明当葭管动”,描述了北方邻居传来阵阵捣衣的声音,预示着即将来临的节气变化。诗人通过捣衣这一平常事物,巧妙地传达了季节更迭的信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接下来,“随宜过街巷,一岁三日用”,表现了捣衣之声随着街道传遍四周,这与一年中只有三个特定的日子有关。这种情境使人们对捣衣这一劳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诗人以“随宜”一词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突显了浓厚的社区氛围。
接着,“请君歇砧杵,指直霜气重”,诗人劝导捣衣者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因为手指已被寒冷的霜气冻得麻木。这里不仅展示了劳动妇女辛勤的一面,还传递了她们对生活的坚韧和热爱。
最后,“君不见南邻已试明年灯,应制春衫泥小凤”,诗人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边的邻居,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明年元宵节的彩灯,并为新年制作春衫。诗人通过对邻里间忙碌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家庭团聚、共庆佳节的传统美德。
整体来看,《捣衣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捣衣这一平凡场景,展现了邻里间的温情与关爱。在诗人的笔下,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充满了诗意,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捣衣吟》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妇女捣衣情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时期。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百姓生活困苦。敖陶孙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验。他通过观察妇女捣衣这一日常劳动场景,表达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理学的影响,强调“文以载道”,注重诗歌的思想性。敖陶孙在此诗中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民间妇女的生活画面,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爱。这种关注民生的精神,使得《捣衣吟》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