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者妙淙往青龙谒陈七官人
三生同听寺楼钟,紧峭芒鞋任所从。
莫向华亭觅船子,赵州桥下有青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个生命共同聆听寺庙钟声,紧紧跟随这旅程,无论走到哪里。
不要到华亭去寻找船夫,赵州桥下有青龙庇佑。
去完善
释义
1. "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和来生,这里引申为前世、今生和来世。
2. "紧峭芒鞋":紧峭,形容山路险峻;芒鞋,草鞋,这里指步行。
3. "华亭":今上海松江一带,唐代时设有华亭县。
4. "船子":这里指船夫,即摆渡的人。
5.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又称大石桥,是一座隋朝时期的古石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访谒的诗。诗中的“三生”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妙淙深厚的交情,仿佛他们前世、今生和来世都在一起,共同聆听着寺楼的钟声。“紧峭芒鞋任所从”一句,以紧峭的芒鞋为喻,表现了妙淙坚毅的性格,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诗中提到的“华亭觅船子”和“赵州桥下有青龙”,是两句隐喻。诗人提醒妙淙不要像船子一样迷失在华亭的美景中,而是要像青龙一样,勇敢地前往目的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妙淙访谒的关心,也暗示了诗人的期许,希望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行者妙淙往青龙谒陈七官人》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政权对立,战争频繁。
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敖陶孙的人生际遇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投身军旅,参与抗金斗争,但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谪。此后,他离开官场,寄情山水,与志同道合的诗友们唱和赋诗,抒发胸臆。
在诗歌创作上,敖陶孙主张师法自然,追求诗歌的内在真实和形式美。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表现个人情感抒发的抒情诗。这首《送行者妙淙往青龙谒陈七官人》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