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谢李秘校

标题包含
次韵谢李秘校
大雅熄自郐,续弦久无人。 中间翰墨场,名字俱已堙。 江山亦何助,东海真扬尘。 我笑李夫子,缾无半合陈。 人书两俱亡,何用语逼真。 作诗来起予,欲卜二仲邻。 依然送鸿目,衮衮天机新。 莫欺鬓眉苍,持护应有神。 狗须侯舞阳,羝角相平津。 皇天信平分,万物各得春。 但愿阅世心,孤特凛箭筠。 日者鹤飞书,江汉起隠沦。 三物论乡国,六艺程成均。 秋风入帝闲,错落骓駓驎。 君曾读诏否,却枕方欠伸。 勿惊作诗面,酒缬吹微鳞。 唾手洗衰陋,一返姚姒纯。 稽古不无力,政复昌其身。 它时玉堂梦,与问三生因。 盟我良不难,欲托孙子亲。 贽君以黄耳,附书莫辞频。 再拜赋断章,水石俱磷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诗文已经消失很久了,未曾再次复兴。就像棋局之中,传奇人物的名字都被遗忘在尘埃里。江山的变迁也无法推动它的复苏,就像海水都变成了尘土。我看到李夫子那样的人物,他们的才情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他们和那些优美的诗文都已经消失,又如何能够模仿得惟妙惟肖呢?通过写诗来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可以预测到未来有才华的人。这些诗句如同江海一般,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想法。请不要认为我们老了,我们的守护之神依旧存在。等待着我们的是李广那样的机遇,我们可以像苏武一样坚守阵地。如果上天真的公平分配,那么每个生命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我只希望我的心智更加坚韧,就像孤独挺拔的竹子。每天我都会读一些信件,从中了解到一些隐姓埋名的人士。他们的言行就像梅花鹿、鹤群和黄羊一样独特。你是否读过那个诏书?它正在书桌旁等待着被打开。不要惊讶于我的诗歌表现,我只是喝酒喝得微醺而已。我想要用手去触摸并洗刷那衰败和陈旧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恢复到最纯粹的样子。回顾历史并不困难,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也许在未来我们会在梦中见到彼此,讨论三生三世的故事。与我建立友谊并不难,我想把这种关系延续给我的子孙后代。我用这只黄色的耳朵向你致敬,我不会再频繁地给你写信。再次献上这首诗的结尾部分,希望我们的感情如同这水石般坚固。
去完善
释义
《次韵谢李秘校》:这是一首感谢李秘校(即李庚)的诗。诗人敖陶孙表示虽然诗歌的优良传统已经消失,但仍有像李庚这样的文人可以延续。“次韵”是古代诗人互相唱和的一种方式,即按照对方诗歌的韵律和题材创作新的诗篇。 1. 大雅熄自郐:指诗歌的优良传统逐渐消失。“大雅”是指高尚的诗歌作品;“熄”表示衰落;“自郐”是一个地理名词,位于今河南郑州附近。 2. 续弦久无人:比喻能继承诗歌优良传统的人才稀少。“续弦”原意是指给断弦的弓箭配上新的弦,这里借指继承传统。 3. 中间翰墨场,名字俱已堙:形容诗歌创作领域的名声和才华都已埋没。“翰墨场”指的是文学创作领域;“堙”表示埋没。 4. 江山亦何助,东海真扬尘:意思是世界并没有给予诗人足够的帮助和支持,就像东海的水面上扬起了尘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5. 我笑李夫子,缾无半合陈:作者调侃李庚,说他学问渊博,如同装满美酒的酒瓶。“李夫子”是对李庚的尊称;“缾无半合陈”表示酒瓶装满美酒,用以形容学识丰富。 6. 人书两俱亡,何用语逼真:形容李庚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即使他已经失去生命和力量,也要尽力将文字表达得真实生动。 7. 作诗来起予,欲卜二仲邻:表示李庚的诗歌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使作者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像他一样的优秀诗人。“起予”表示启发他人;“卜二仲邻”表示预感到自己能成为像李庚一样的优秀诗人。 8. 依然送鸿目,衮衮天机新:描述李庚的诗歌给人以新的启示,好像能看到许多新的景象。“送鸿目”表示看到远方的景物;“衮衮天机新”表示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和灵感。 9. 莫欺鬓眉苍,持护应有神:诗人勉励自己不要轻视年老的时光,相信自己的才华会得到神的庇佑。“鬓眉苍”表示年老;“持护应有神”表示相信自己会得到神的庇佑。 10. 狗须侯舞阳,羝角相平津:描述诗人期待自己能像舞阳侯一样有所成就。“狗须”表示期待;“侯舞阳”是汉朝的一位诸侯王,以贤明著称。 11. 皇天信平分,万物各得春:表达诗人相信命运会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使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春天。 12. 但愿阅世心,孤特凛箭筠:希望自己在经历世事之后,仍能保持独特的个性和品质。“阅世心”表示经历过世事的心态;“孤特凛箭筠”表示保持独立的个性和品质。 13. 日者鹤飞书,江汉起隠沦:形容诗人在收到李庚的书信后,开始关注起隐居的文人。“日者鹤飞书”表示收到书信的日子;“江汉起隠沦”表示关注起隐居的文人。 14. 三物论乡国,六艺程成均:描述诗人与李庚讨论家乡和国家的种种事情,以及他们在文学方面的交流。“三物论乡国”表示讨论家乡和国家的事情;“六艺程成均”表示在文学方面进行交流。 15. 秋风入帝闲,错落骓駓驎:描述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秋风入帝闲”表示秋天的景色;“错落骓駓驎”表示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 16. 君曾读诏否,却枕方欠伸:询问李庚是否读过皇帝的诏书,暗示他们都有机会得到皇帝的赏识。 17. 勿惊作诗面,酒缬吹微鳞:鼓励李庚不要因为写诗而紧张,只要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就好。 18. 唾手洗衰陋,一返姚姒纯:表示自己可以轻松地摆脱自己的不足,恢复到原来的纯净状态。 19. 稽古不无力,政复昌其身:强调学习古代文化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帮助。 20. 它时玉堂梦,与问三生因:期待有一天能在朝廷任职,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 21. 盟我良不难,欲托孙子亲:表示与李庚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不难,只需要通过子孙的联系就可以实现。 22. 贽君以黄耳,附书莫辞频:表示愿意向李庚献上忠诚的心意,通过书信频繁地交流。 23. 再拜赋断章,水石俱磷磷:表示再次向李庚表示感谢,他们的友谊就如同山水石间的磷火般闪烁不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作者好友李秘校的才华横溢和志趣高洁。首联诗人表达了社会上大雅文化衰落的现象,以此为契机引出李秘校作为才子在文学上的造诣。颔联通过江山的变迁,感叹时间的流逝,衬托出李秘校在文坛的地位。颈联是诗人对李秘校的赞美,赞美他的诗词作品犹如美酒,历久弥香。 接下来的四联,诗人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共同的追求,希望他们在文学道路上不断进步。其中“作诗来起予”表示两人相互激发灵感,共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篇。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寄希望于未来的期许,期盼彼此在文学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期待着他们的友谊长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谢李秘校》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南北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尖锐。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敖陶孙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后因科举不第而沉沦下僚。他在南渡后的生活境遇颇为坎坷,这也影响了他诗歌的创作风格。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敖陶孙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首《次韵谢李秘校》中,他以李密校为楷模,表达了对自己不能为国家尽忠的遗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敖陶孙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造诣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