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倦夜

标题包含
倦夜
河津传五漏,雾雨入千家。 白日鸣饥鼠,深更歇怒蛙。 境空愁稍进,诗短意能加。 客路多风雨,深忧斗柄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流化为水滴,滋润着千家万户. 白天的老鼠因为饥饿而狂叫,深夜的青蛙也因愤怒而暂时停止叫唤. 环境虽然空旷但忧愁却越发增加,诗歌虽短但却表达了更多的意思. 旅途中充满风雨,让人担忧北斗星柄的角度变化.
去完善
释义
1. 河津:古黄河渡口名,此处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 2. 五漏:古代计时器,以漏水为刻,一昼夜共五度漏水,称“五更”或“五漏”。这里用以表示夜深时分。 3. 雾雨:浓重的雾气中降落的微雨。 4. 鸣饥鼠:饥饿的老鼠在夜晚活动的声音。 5. 怒蛙:指青蛙因受到刺激而大声鸣叫。 6. 斗柄斜: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下斜的方向,表示深夜。
去完善
赏析
《倦夜》一诗以描绘宁静夜晚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河津传五漏,雾雨入千家”,形象地描述了夜幕降临后,河面寂静无声,雾气弥漫着千家万户的情景。 颔联“白日鸣饥鼠,深更歇怒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气氛。白天还在叫嚷的饥饿老鼠,深夜时歇斯底里的青蛙都渐渐安静下来,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颈联“境空愁稍进,诗短意能加”,表现了诗人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情感却愈发浓郁。尽管诗写得简短,但感情越发强烈。 尾联“客路多风雨,深忧斗柄斜”,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身在异乡的他在风雨中前行,感叹着岁月的流逝,忧心忡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倦夜》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描绘夜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以抒情和写景为主,反映了诗人们对于家国、社会的关切之情。 在这个时代,敖陶孙身为一名文人,生活在南宋政治、文化繁荣的环境中。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败,但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虽然身处战乱之中,但他仍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在《倦夜》一诗中,敖陶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喜爱。通过对月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在生活中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敖陶孙作为一名文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