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立道家藏虢月石屏
桑田鉴一夺,周官寒如灰。
赐玨先沦奔,乃自垂棘胎。
劫火到咸阳,六国无珍材。
空余虢山在,蚌水相萦回。
古潭月荒凉,孤光翳复开。
六丁所邀留,珪魄幻紫瑰。
閟藏三千年,掘狱无张雷。
君先世闽南,家枕凤咮堆。
夜光有感触,渠伊入剸裁。
向来匪石心,不转误国魁。
皦如照万世,是君以闻来。
远孙极风流,乞语谫余哀。
摩挲紫云姿,百感集我怀。
石汝亦不遇,无两欧苏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沧桑巨变,周朝寒冷如灰。
赐贈先失珍稀,犹如垂棘孕育。
咸阳劫火燃烧,六国无珍宝。
只余下虢山,蚌水萦绕。
古潭月色苍凉,孤光照耀又暗。
六丁降临挽留,幻化出紫瑰宝玉。
深藏三千年,挖掘未见张雷。
你的祖先来自闽南,家位于凤咮之堆。
夜光珠被触动,割离进献。
过去未被雕琢,没有成为误国的祸根。
如同照亮万世,你是我们的希望。
你的后代风采出众,请告诉我他们的故事。
抚摸着紫云姿态,万种情感涌上心头。
石头啊你也不幸,未曾遇到欧阳修、苏轼和梅尧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桑田鉴一夺,周官寒如灰:"桑田鉴"可能指的是由桑田变成海洋的过程,"一夺"表示突然的变化;"周官寒如灰"则可能是比喻战乱中的困苦。
2. 赐玨先沦奔,乃自垂棘胎:这两句诗可能是说,珍贵的宝石因为失去庇护而失落。"垂棘"是指古代中国的一颗名贵的宝石。
3. 劫火到咸阳,六国无珍材:这里"劫火"可以理解为战乱的火光,"咸阳"是秦国的首都,"六国"指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这两句是说在战争的年代,即使是珍宝也无法幸免。
4. 空余虢山在,蚌水相萦回:"虢山"是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附近的一座山,这里可能被用来代指曾经的秦国之地。
5. 古潭月荒凉,孤光翳复开:这两句描绘了古老池塘中月光的寂寥与波光粼粼的景象。
6. 六丁所邀留,珪魄幻紫瑰:这两句描述了月亮的光芒被折射成紫色。"六丁"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将。
7. 閟藏三千年,掘狱无张雷:这两句表达了这块石头被收藏了很长时间。"掘狱"是盗墓的意思,"张雷"则是人名。
8. 君先世闽南,家枕凤咮堆:这里的"君"指的是石头的主人,他的祖先来自福建地区。
9. 夜光有感触,渠伊入剸裁:这句是说石头的光泽犹如有感一般,剪裁得恰到好处。
10. 向来匪石心,不转误国魁:这两句是诗人赞美石头坚定的品质,从未动摇过它的信念。
11. 皦如照万世,是君以闻来:这两句是诗人表达对石头的敬仰之情,它光明磊落地照亮了万世。
12. 远孙极风流,乞语谫余哀:这两句是说诗人的远房亲戚很有才情,他请求诗人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哀愁。
13. 摩挲紫云姿,百感集我怀:这两句表达诗人抚摸着石头,内心涌起各种感慨。
14. 石汝亦不遇,无两欧苏梅: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石头的惋惜,感叹它没有得到像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那样的文人墨客的赏识。
去完善
赏析
《龚立道家藏虢月石屏》是一首描绘虢月石屏的诗歌。诗人通过叙述石屏的历史背景、石屏的特点以及石屏的传承过程,表达了对于虢月石屏的赞美和对其收藏者的敬仰之情。全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联“桑田鉴一夺,周官寒如灰”,诗人以桑田沧海的变化来形容石屏的历史沧桑,周官的冰冷如灰则突出了石屏的古老与神秘。颔联“赐㮧先沦奔,乃自垂棘胎”,描述了石屏的珍贵品质,如同垂棘玉石般晶莹剔透。颈联“劫火到咸阳,六国无珍材”,则以火烧咸阳的典故来表现石屏的独特之处,即使六国灭亡,石屏仍然熠熠生辉。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石屏的美丽景象。尾联“皦如照万世,是君以闻来”,表明了石屏的高洁品质,如同照亮万世的明灯,凸显了石屏的无价价值。最后四句则是对石屏的收藏者的赞美,诗人在感叹石屏的命运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石屏收藏者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龚立道家藏虢月石屏》是南宋诗人敖陶孙创作的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逐渐衰落,而南方的经济发展却相对较为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品和收藏品,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敖陶孙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虢月石屏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诗人也通过对石屏的描述,传达出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