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舅氏行
迎面宾鸿去未多,揽袪官柳不胜拖。
还家定笑扊扅曲,上水初听欵乃歌。
浊酒过邻通问讯,青灯语夜惬平和。
机云也有谋东日,可解沧浪理钓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迎面而来的大雁离去不多时,抓住袖子却拉扯不住柳枝。
回家肯定会笑那把锁和钥匙的故事,上了水的船只刚刚听见鸣笛之歌。
向邻居敬酒以询问消息,夜晚在油灯下愉快地聊天。
像张华、陆云一样有谋取东方的日子,可以解开蓝色的海洋,整理好钓鱼的蓑衣。
去完善
释义
1. "迎面宾鸿去未多":这里的"宾鸿"指的是鸿雁,象征着离别。
2. "揽袪官柳不胜拖":"揽袪"指握住衣袖,"官柳"代指离别的柳树。
3. "还家定笑扊扅曲":"扊扅曲"原是古乐府中的歌曲名,这里引申为家人相聚的欢乐情景。
4. "上水初听欵乃歌":"上水"指逆水而上,"欵乃歌"是一种民歌,这里是表达船只行驶的声音。
5. "浊酒过邻通问讯":表达了和邻居共享美酒、互通音信的场景。
6. "青灯语夜惬平和":描绘了在青灯下宁静的夜晚和朋友畅谈的惬意情景。
7. "机云也有谋东日":"机云"指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人马融和他的侄子马腾,这里借用他们的故事寓意文人谋求东归的日子。
8. "可解沧浪理钓蓑":借用了《楚辞·渔父》的诗意,表示文人们可以过上闲适的钓鱼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送舅氏行》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敖陶孙写给他的舅舅的送别诗。首句“迎面宾鸿去未多”以鸿雁南飞比喻离别的场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与舅舅分别时的情感。颔联“揽袪官柳不胜拖”则通过写官柳来表达诗人挽留舅舅的深情厚谊。颈联“还家定笑扊扅曲”表达了诗人想象舅舅回家后的欢乐情景,而上联“上水初听欵乃歌”则设想了舅舅在船上听到水手歌声的感受。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与舅舅相聚的美好愿望。“浊酒过邻通问讯,青灯语夜惬平和”两句通过描述与舅舅相聚时共饮浊酒、互诉衷肠的场景,表现出了诗人在这种美好时光中享受到的愉悦和平静。最后两句“机云也有谋东日,可解沧浪理钓蓑”则以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典故作为比喻,表达出诗人对舅舅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舅氏行》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这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敖陶孙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臣韩侂胄独揽大权,排斥异己,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此外,北方金国对南宋的侵扰也使得国家局势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敖陶孙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表达对舅氏离别的愁绪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这首诗中,敖陶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离别时的哀伤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舅氏的关爱之情,希望他在旅途中能够平安无事。此外,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总之,《送舅氏行》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敖陶孙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