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太常丞丁晦甫

标题包含
与太常丞丁晦甫
我昔尝为李公客,坐觉金气肃东南。 钩章棘句护帖妥,独立却视何巘巘。 此公行世有步里,十不五试惊愚凡。 尺书飞出岷峨西,每沐问讯相雕镵。 向来思贤实微尚,梦濯杜老百花潭。 环英玉蘂媚初服,风日清美生妍酣。 直言李公似杜公,前者何愧后何慙。 今来划逢丁太常,目所未接心已甘。 孤标出林唳霜鹘,健论转海驱风帆。 张旜万里足骑壮,富公所说惟饥馋。 国中何自得吾兀,尊足乃为公所贪。 承郎曹司略清贵,龙鸾牺象劳所监。 工歌韶頀未敢请,前有琴瑟纷相参。 据梧枝策了自解,箭锋一语渠谁谙。 世间声利大苇箔,置身各自萦茧蚕。 一闻解缚脱躯命,往往唶舌徒婀媕。 千人万人声一槩,请听野老真常谈。 捐身大是守身橛,阅世当求出世衔。 君今气色日日上,岁晚能同弥勒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我曾做客李府,感其豪气震慑东南。 他的诗词婉约有致,独立远望,雄奇险峻。 李公行走世间,每出佳篇令愚俗震惊。 来信从岷峨飞来,字字珠玑,让人敬佩。 我一直怀念那些贤人雅士,梦中犹在百花潭旁漫步。 他们如诗如画,焕发出超凡的魅力。 有人说李公堪比杜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之无愧。 如今有幸遇见丁太常,虽未谋面,但心中早已敬仰不已。 他像那翱翔天际的苍鹰,言辞犀利,如同破浪的风帆。 他骑马走四方,见识广博,远胜那些只知道吃喝的人。 试问国内谁有我这样的人才?您的眼光独到,令人叹服。 您现在是曹司郎官,地位高贵,让人仰望。 虽然擅长歌唱,但我不敢请求唱给您听,因为前方已有琴瑟相伴。 我还是喜欢在树下自我娱乐,箭术精湛,无人能敌。 世俗名利如同一张大苇箔,世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一旦解除束缚,便能活出真我,不再受那些无谓的争议困扰。 成千上万的人,声音雷同,听听那位老者真实的说法吧。 牺牲自己其实是在守护自己的生命,体验人生时,要学会超脱世俗的纷扰。 您现在的气色越来越好,晚年有望进入弥勒神殿,享受永生极乐。
去完善
释义
1. 李公:这里指苏轼。因为苏轼被贬谪至南方,所以诗中说“坐觉金气肃东南”。 2. 钩章棘句:描述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观点及其独特的写作技巧。 3. 却视何巘巘:“却视”意为回头看;“何巘巘”为连绵不断的山峦。这里可能表达苏轼曾经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在文学创作上有极高的成就。 4. “十不五试”表示偶尔会有惊喜出现,即苏轼的诗篇往往给人带来意外之喜。 5. “尺书飞出岷峨西”,岷峨泛指四川一带,苏轼当时的贬谪之地。 6. “思贤”在这里是指诗人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7. “杜老百花潭”是对杜甫的一种象征,杜甫曾游百花潭,故用其来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8. “环英玉蘂”指美好的事物如诗歌等,可以让人陶醉其中。 9. “张旜”指苏轼传播自己的主张和理念,让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10. “富公”指宋代政治家富弼,他以正直著称,并和苏轼有一定的交情。 11. “国中何自得吾兀”,这句表示在朝廷中苏轼淡泊名利,把自身的位置放得较低。 12. “承郎曹司”指的是苏轼曾担任过的一些官职,“清贵”是对这些职务的评价。 13. “工歌韶頀”表示苏轼擅长撰写歌颂皇帝的华丽文章。 14. “据梧枝策”指苏轼秉持着道家思想中的顺其自然的态度。 15. “世间声利大苇箔”是说世间的诱惑就像苇箔一样,容易使人沉溺其中。 16. “君今气色日日上”,这是诗人对丁晦甫的期望,希望他能像苏轼一样在文学创作上有极高的成就。
去完善
赏析
《与太常丞丁晦甫》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作品。诗人在诗中赞美了李公(指李廷忠)和丁太常(即丁晦甫)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并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人生观。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太常丞丁晦甫》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敖陶孙的生活充满波折。他原本才华横溢,但因科考失利,未能进入仕途。然而,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作品广泛流传于士林。在此时期,他与太常丞丁晦甫结为好友,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丁晦甫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他在任上兢兢业业,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敖陶孙非常敬佩他的品德,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歌颂丁晦甫。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南下侵扰,朝廷内忧外患,政治腐败严重。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保卫国家、改善民生的工作,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丁晦甫和敖陶孙都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文人的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