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王楚材往湖州听读

标题包含
送王楚材往湖州听读
短羽真成入彀游,小儒踪迹欲谁求。 非关古字诛扬子,自是诸生欠沈犹。 百计千方元薄命,双溪二水各宜秋。 此行试卜唐夫子,会向芹边问楚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快的羽毛真的成了猎物吗?我的痕迹又该找谁来寻呢? 这并不是因为古人的文字杀了杨雄,而是诸生之中缺少了沈犹。 我有千百种计策却命运多舛,那双溪的水各自拥有宜人的秋天。 这次旅行我试着去找那位唐朝的大师,他应该就在那片芹菜旁边询问那些楚国的囚犯。
去完善
释义
1. "短羽":指凤凰的翅膀。这里比喻科举考试。“入彀游”表示进入了科举的领域。 2. "小儒":小的儒生,谦逊地称自己为儒生。 3. "古字诛扬子":“古字”是指古代的文字;“诛扬子”是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话来批评扬雄,表示要尊重先贤的态度。 4. "诸生欠沈犹":“诸生”是指众儒士,"欠"有不足之意,“沈犹”是一种鸟的名字,这句诗意味着所有的儒生都有谦虚学习的精神。 5. "双溪二水各宜秋":这里的“双溪”指的是浙江的苕溪和霅溪,这句话意味着在那里秋天的时候景色宜人。 6. "唐夫子":唐代的大儒学家韩愈。 7. "芹边":借用了《诗经·采菽》中的诗句“于以采芹?于彼行潦。”意味着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尊重先贤。 8. "楚囚":这里是指南宋诗人陆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的诗,诗人敖陶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离别场景。首先,诗人通过“短羽真成入彀游”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王楚材即将离去的心情,仿佛是一只小鸟暂时离开巢穴,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接下来,诗人以“小儒踪迹欲谁求”这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通过“非关古字诛扬子,自是诸生欠沈犹”这两句,表达了友人在学问上的造诣和才华。这里的“古字诛扬子”是指杨雄的《扬子法言》一书,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古代文字的研究。诗人用这一典故来赞美友人在学术上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 在诗的第三联中,诗人通过“百计千方元薄命,双溪二水各宜秋”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里的“百计千方”是指各种不同的方法,而“薄命”则是指命运的多舛。诗人用这一联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希望他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更好的成就。 在最后的一联中,诗人通过“此行试卜唐夫子,会向芹边问楚囚”这两句,表达了对自己友人的期许和信心。这里的“唐夫子”是指唐朝的著名学者杜甫,而“芹边问楚囚”则是指杜甫的名篇《春望》中的诗句。诗人用这一联来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像杜甫那样,取得更高的成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楚材往湖州听读》是南宋诗人敖陶孙(约1154年-1227年后)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敖陶孙已年逾古稀,他曾担任过浙江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后来因为得罪权臣被贬谪至福建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友人王楚材交情深厚,共同度过了许多风雨岁月。在得知王楚材将前往湖州听读的消息后,他写下了这首《送王楚材往湖州听读》,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敖陶孙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期许。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