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谷后山诗编於刘宜之司户因书所见呈宜
拾遗诗视孔子道,豫章配孟颜后山。
自馀众作等别派,彪虥貍豹虎一斑。
我修直笔公万世,议论不到甘謿讪。
中间杜老饶寒饿,阵也绝荤典尚可。
天公雠施略相当,一字而贫更怜我。
去年臞庵太荒凉,斧中得鱼雷隐休。
了知诗崇力排摈,谁言锢疾蟠膏肓。
刘郎食饱嗜昌歜,又一过目思手揽。
编诗更著顾痴笔,字字可丹藏石(左石右感)。
知君疗病我益病。心手相忘还展咏。
百年长病可得辞,两翁落唾皆可敬。
忽云身后无知音,此诗百变无邪心。
候虫时乌足感耳,我思正在南风琴。
谁能首涂追四始,以经夹毂骚驾轨。
意所不快鞭曹刘,此时拍汝一寸棰。
长安市上逢联璧,人持一箭与我直。
请君了却三万轴,再见坐多休下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诗歌创作中,我遵循孔子的教导,认为应该将《豫章》与《孟子》结合,呈现颜渊的后山风采。其他的诗歌流派各有特色,犹如各种动物的不同皮毛斑纹。我坚持公正评价每一位作者,尽管可能会受到议论甚至嘲笑。杜甫的作品中,有时会展现出饥饿寒冷的生活场景,但仍然富含典故。天公似乎为了平衡各种力量,让我的财富匮乏,但更加珍视我的才华。
去年的困境之中,我在破旧的庵中寻找慰藉,从困厄中解脱。我知道,诗歌创作的推崇力度是一种摒弃束缚的方式,并非身体的疾病。像刘郎一样品味美食,尽观我所见。我的诗篇经过多次修改和思考,字字珠玑,仿佛宝藏深藏。与你共享诗篇时,你我皆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我希望通过这种努力,能够摆脱百年来患上的病痛,如同两位贤者那样受人敬重。
忽然想起,身后可能没有懂得我的知音。虽然这些诗篇饱含真诚,但仍有诸多疑惑和不快。对昆虫、鸟类的感慨,不如南风琴的思念来得深沉。谁能用最初的韵律追寻诗和骚的根本呢?对于不合意的诗篇,我们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在长安街头遇见这样才华横溢的同伴,我们同样会互诉衷肠。让我们共同完成这数十万诗篇的传承,再次相聚之时,再不需要担忧被排斥在文学圈外。
去完善
释义
1. 拾遗诗视孔子道:拾遗指杜甫,这里借杜甫的诗歌来评判孔子的道德观念。
2. 豫章配孟颜后山:豫章是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带)的古称,这里是敖陶孙借诗人的所在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孟是指孟子,颜是指颜回,后山则是黄庭坚的号。
3. 我修直笔公万世:我坚持写作正直的诗歌,希望它能流传千古。
4. 议论不到甘謿讪:讨论诗歌的人没有关注到我的作品,让我感到有些嘲讽。
5. 中间杜老饶寒饿:杜甫老年生活贫困,常常挨饿受冻。
6. 天公雠施略相当:天公似乎故意要折磨我,使我更加贫穷。
7. 去年臞庵太荒凉:去年我在庵中生活非常艰苦。
8. 刘郎食饱嗜昌歜:刘宜之吃得很饱,喜欢吃一种叫做昌歜的食物。
9. 顾痴笔:顾炎武的《顾痴草堂集》。
10. 心手相忘还展咏:心情放松下来,开始欣赏诗歌。
11. 百年长病可得辞:一生的疾病可能无法摆脱。
12. 忽云身后无知音:突然听说死后无人理解我的作品。
13. 候虫时乌足感耳:季节性的昆虫和乌鸦的叫声就能让我感动。
14. 以经夹毂骚驾轨:用经典作为诗歌的指导原则。
15. 意所不快鞭曹刘:对于那些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诗歌作者,我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
16. 长安市上逢联璧:在长安城的集市上遇到了一对璧玉。
17. 请君了却三万轴:请你完成这三万首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哲理的沉思和深沉的情感为特点,突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独到见解。开篇,作者通过引用拾遗诗和孔子之道的关系,表达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紧接着,以“彪虎貍豹”为例,说明了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表达了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指出杜甫的生活困苦,但他的作品仍然充满了力量。此外,诗人描绘了自己与刘郎的互动,强调了刘郎在编诗方面的才华和对诗歌的热爱。结尾处,作者再次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浓烈,彰显了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敖陶孙在12世纪中期所创作的。这个时期,正是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由于北方战事的紧张,许多文人失去了他们原有的地位和职业,被迫流落到南方地区。这种背景下,很多文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敖陶孙此时因为战乱失散,来到了刘宜之的官邸,看到了山后的景色,内心感触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此时的他,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失去了家乡和亲人,对于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他借用山谷后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