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州路月山亭
轩亭枕苍峰,缥缈视空濶。
长江飜天去,回斡地轴折。
洪涛破山门,崖谷尽争裂。
孤云行无踪,飞鸟去自没。
游子怨路长,烦襟此披豁。
昔观黄河流,浩荡窥禹穴。
乾坤何壮观,永叹旧游绝。
兹亭虽非匹,山水颇秀发。
茫茫八纮内,所歴但毫末。
安得乘飞颷,人寰恣超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亭子耸立在山峰之间,放眼望去是辽阔的天空。
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向前,仿佛大地都要为之倾斜。
江水冲破了山门,峡谷崖壁竞相开裂。
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旅途中的游人抱怨路途漫长,在这里他们的心情得到宽慰。
曾看过黄河的壮丽景色,仿佛能看到大禹治水时的洞穴。
天地间的美景多么壮观啊,只能感叹过去游玩的地方已经远去。
这个亭子虽然不能与之相比,但是周围的山水和美景也颇有韵味。
在这广阔无垠的大地上,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其中的微小部分。
如何才能乘着疾风,在人世间自由自在地畅游呢?
去完善
释义
1. 轩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供官员停留查看。这里指月山亭。
2. 苍峰:青翠的山峰。
3. 缥缈:隐约模糊,不真切。
4. 空濶:辽阔的天空。
5. 长江:此处泛指大江大河。
6. 回斡:回旋,转动。
7. 地轴:地球的中心轴,比喻大地。
8. 洪涛:大波浪。
9. 山门:佛教寺庙的大门,此处喻指山谷入口。
10. 争裂:争相崩裂。
11. 孤云:孤单的云彩。
12. 无踪:没有踪迹。
13. 飞鸟:飞翔的鸟儿。
14. 去自没:消失于远方。
15.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16. 路长:路途遥远。
17. 烦襟:烦闷的心情。
18. 披豁:敞开,舒展。
19. 昔观:过去观看。
20. 黄河流:黄河水流。
21. 浩荡:广大无边的样子。
22. 禹穴:相传为大禹治水时的住处,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
23. 乾坤:天地,象征整个世界。
24. 永叹:长久叹息。
25. 旧游:过去的游玩经历。
26. 绝:消失。
27. 兹亭:指月山亭。
28. 非匹:不可比拟。
29. 颇:稍微,有些。
30. 秀发:秀丽而富有生机。
31.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32. 八纮:八方,泛指全国。
33. 所历:所经历的。
34. 毫末:细小的东西,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35. 安得:如何能得到。
36. 飞颷:疾风。
37. 人寰:人间。
38. 恣超越:尽情地跨越。
去完善
赏析
《资州路月山亭》是北宋诗人范祖禹的一首写景诗。这首诗通过对月山亭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宇宙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首联“轩亭枕苍峰,缥缈视空濶”描述了月山亭的位置和环境。诗人以轩亭为视角,眺望四周苍翠的山峰,感受到空间的辽阔与视觉的缥缈。
颔联“长江飜天去,回斡地轴折”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象。江水滚滚而去,仿佛能回转地球的轴心。这一句将长江的奔腾不息与自然的宏大对比,突显出长江的壮观和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洪涛破山门,崖谷尽争裂”进一步刻画了江河波涛汹涌的景象。洪流冲破山口,山谷悬崖争相崩裂。这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破坏力和生命力,令人感叹不已。
接着,“孤云行无踪,飞鸟去自没”描述了天空中的云彩和飞鸟。虽然云彩飘忽不定,飞鸟时隐时现,但它们都在大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哲学的探讨。
在诗人看来,“游子怨路长,烦襟此披豁”。离家在外的游子抱怨路途漫长,但在此处欣赏美景可以让心情变得舒畅。这表明了自然景观具有治愈心灵的作用。
接下来,诗人回忆了过去观察黄河时的情景。“昔观黄河流,浩荡窥禹穴”。当他站在黄河边,看到河水浩浩荡荡流向远方,仿佛能看到大禹治水的遗迹。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然后,“乾坤何壮观,永叹旧游绝”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叹。天地间的壮观景象让他长久叹息,感叹过去那些美好的游历已经远去。这句话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以月山亭为背景,抒发对宇宙的感慨。“兹亭虽非匹,山水颇秀发。茫茫八纮内,所歴但毫末。安得乘飞颷,人寰恣超越”。虽然月山亭并非最壮观的地方,但周围的山水景色依然秀美多姿。在广袤的宇宙之中,人类经历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能有乘风而行的能力,便能在这个世界中任意穿梭。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山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追溯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希望驾驭风云、摆脱世俗束缚的愿望,使整首诗具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资州路月山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祖禹所作,创作于公元1075年。这一年,范祖禹因遭人陷害被贬谪到四川资州。
在这一时期,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引起朝臣们的激烈争斗。范祖禹虽为一介书生,却对国家大事忧心忡忡。他在资州任职期间,仍关心国家命运,多次上疏反对新法。然而,他的忠言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遭到排挤。
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范祖禹以诗寄情,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资州路月山亭》描绘了资州路月山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忧国忧民之心。诗人以月、山、亭等自然景物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备受挫折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