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飞赴山

标题包含
飞赴山
最胜西峰下,林梢四望亭。 江山观掌握,梁益布丹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飞赴山:地名。2. 吕大防:人名。3. 最胜:最好的地方。4. 西峰:西边的山峰。5. 林梢:树林的顶端。6. 四望:四面眺望。7. 江山:江河和山岳。8. 观掌握:观察并掌握。9. 梁:古代诸侯国名。10. 益:古代诸侯国名。11. 布丹青:描绘色彩斑斓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峰山下欣赏美景的情景。诗人将山水风光尽收眼底,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山比作一幅画,展现了江南一带的美丽画卷。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飞赴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吕大防的一首描绘壮美景色的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8年,此时正值北宋仁宗嘉祐年间,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人墨客辈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风格。 吕大防作为当时名噪一时的文坛领袖,他的人生际遇在这一时期跌宕起伏。他从地方官吏晋升为朝廷命官,但同时也遭受了官场倾轧和政敌的排挤,这使得他在诗作中流露出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忧虑。在《飞赴山》中,他借山川之美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追求高洁情操的精神风貌。 同一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安居乐业。吕大防在《飞赴山》中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富裕,国家富强昌盛。然而,由于官僚腐败和权力斗争,吕大防在他的任期内亦受到牵连,被贬到外地,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矛盾,从而将这种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