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
江南山尽处,开辟如石门。
下有琴筑声,哀湍激箭奔。
残雪护峰顶,篁竹如四垣。
老翁仅百岁,曝背抱儿孙。
问之不我譍,嗒然而忘言。
疑尔秦人徒,此类桃花源。
寒日欲西颓,不容驻短辕。
驱车下山去,逼耳闻清猿。
回顾但烟霭,路绝无攀援。
他年傥再逢,共醉老瓦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南的山尽头,有一处开阔的地方,就像石门一样。
下面传来弹琴的声音,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样奔腾。
山顶覆盖着残雪,竹林就像城墙一样环绕四周。
一位一百岁的老人,躺在阳光下,抱着孙子。
问他话却不回答,只是静静地沉默。
怀疑你是秦朝人的后代,这里就像是桃花源。
寒冷的太阳即将落山,不允许逗留片刻。
驾车下山,耳边响起清越的猿猴叫声。
回头望去只有烟雾和雾气,路上再也没有可以攀爬的路。
将来如果有一天再次相遇,一起喝醉在瓦盆里。
去完善
释义
《过分水岭》是宋代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以下是注释:
1.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2. 石门:这里指山体形成的天然门洞,也可能是当地的地名。
3. 琴筑声:比喻水流的声音。琴筑是古代两种乐器,此处用来形容水流声悦耳动听。
4. 哀湍激箭奔:形容水流湍急,如同箭矢般急速前行。
5. 残雪护峰顶:春天时,山上积雪融化较慢,仿佛保护着山峰。
6. 篁竹如四垣:篁竹,竹林;四垣,四方高墙。这里形容竹林繁茂,将整个山谷包围起来。
7. 老翁仅百岁:表示这位老翁年龄很大,接近一百岁。
8. 不我譍:不回答我的问题。
9. 嗒然而忘言:形容老翁沉浸在宁静的生活中,忘记了言语。
10. 秦人徒:指秦朝灭亡后的百姓。
11. 桃花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这里暗示这个山谷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安乐窝。
12. 西颓:太阳落山。
13. 短辕:马车的前部,这里代指马车。
14. 逼耳闻清猿:形容在峡谷中行走,声音在峭壁间回荡,使人心旷神怡。
15. 烟霭:雾气。
16. 无攀援:没有可以攀爬的路径。
17. 他年:以后。
18. 傥:同“倘”,假如。
19. 瓦盆:陶制的酒器,这里代指饮酒。
去完善
赏析
《过分水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分水岭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江南山景、山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间宁静生活的向往。
“江南山尽处,开辟如石门”,开篇点题,描绘了江南群山峻岭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分水岭的壮丽景色。“开辟如石门”,喻示着经过开辟的山道就像石门一样,为行人指引方向。
“下有琴筑声,哀湍激箭奔”,诗人以琴筑声比喻山中涧水的声音,传达出水流急促、冲击力强的景象。同时,哀湍一词又流露出诗人对山水风光的感慨之情。
“残雪护峰顶,篁竹如四垣”,描述了分水岭上的冬季景色:山顶残留的白雪与四周翠绿的篁竹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四垣”来形容篁竹环绕的画面,生动形象,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
“老翁仅百岁,曝背抱儿孙”,此句揭示了山中居民的生活情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背对着阳光,怀抱孙儿,享受着天伦之乐。这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生活,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问之不我譍,嗒然而忘言”,描绘了诗人在与老翁交流过程中的感受:当诗人向老翁询问时,老翁没有回答,让诗人陷入了沉思。这里,诗人通过老翁的不答,进一步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疑尔秦人徒,此类桃花源”,诗人由眼前场景联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故事,认为这些居民可能就是秦朝遗民的后代,过着与世隔绝的安宁生活。这种联想,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
“寒日欲西颓,不容驻短辕”,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出自己不能久留于此的无奈心情。这里,“短辕”代指自己的马车,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开这片美好之地。
“驱车下山去,逼耳闻清猿”,随着诗人离分水岭渐行渐远,耳边传来了清猿的叫声,愈发显得山谷幽深静谧。这一细节描写,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回顾但烟霭,路绝无攀援”,诗人回望来时的路,只见云雾缭绕,仿佛已远离尘嚣。这里,“无攀援”意味着难以找到归途,再次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他年傥再逢,共醉老瓦盆”,最后,诗人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许:期待有一天能与这些山民欢聚一堂,共同饮酒畅谈,过上陶渊明笔下那种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分水岭》是唐代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分水岭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悟。在诗中,作者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李洪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游历各地,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
在天宝年间,唐朝的经济、文化和艺术都达到了高峰。然而,在这个时期,也隐藏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对李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过分水岭》这首诗中,李洪通过对分水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种情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普遍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