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清弟赴丹阳赋古调饯之
酌君以乌程若下之酒,赠君以鲁山于蒍之声。
酒以惜在原兄弟之别,歌以见爱民父母之情。
大江襟喉城铁瓮,万旅连营地势重。
天弧北射扫欃枪,云阳健令时方用。
从官四十腰铜章,莱衣弄孙娱高堂。
未妨朿湿先驭吏,立去败群如牧羊。
茧丝保障优租赋,瓯窭污邪饱禾黍。
冠盖使客应荐贤,不日姓名彻当宁。
索别作恶殊匆匆,呻吟病卧号秋蛩。
松竹读书得新句,缄题数寄北来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您品尝一下乌程美酒与鲁山香草之歌,这杯酒代表着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告别,而那首歌则传达了我们的百姓都是您孩子的深情。这是一座位于大江边的城池,聚集着数万军队,地势险要。如今我们已将那些敌对势力扫除,我们的命令能够如弓箭般迅速有力地执行。在官场上任事多年的人已得到荣誉,他们的子孙也快乐地成长。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可以帮助年轻官员快速成长,如同牧羊人一般管理团队。人民的生活已经得到了保障,他们享受充足的谷物和税赋的优待。作为使者,应该积极推荐贤才,以便尽快让他们的名字被统治者知晓。分别之际,我深感匆忙。因疾病困扰,只能在床上哀号。但是我仍然喜欢阅读松竹书,寻求新的灵感,并将它写成诗句,通过信件寄给我的北方友人。
去完善
释义
1. 乌程:即乌程酒,产自浙江省湖州市的佳酿;
2. 若下:可能是作者笔误,或者是一种特定的酒的名称;
3. 鲁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座山;
4. 于蒍:可能是指鲁山的民歌;
5. 大江襟喉:形容长江地理位置的重要;
6. 铁瓮:古代江苏地区的军事要塞;
7. 万旅连营:形容军队驻扎的数量众多;
8. 天弧:指弓箭或比喻天上的银河;
9. 北射:向北射击;
10. 欃枪:星名,此处可能指敌人;
11. 云阳:指的是江苏丹阳;
12. 健令:法令严明;
13. 铜章:官员佩戴的铜制印章;
14. 莱衣:周朝礼服的一种;
15. 高堂:代指父母;
16. 朿湿:一种古代的官僚制度;
17. 牧羊:比喻管理好民众;
18. 茧丝保障:指以桑蚕业为主的农业保障;
19. 瓯窭:田舍;
20. 污邪:水边的田地;
21. 禾黍:谷物;
22. 冠盖:形容官员的车马;
23. 使客:外出的使者;
24. 荐贤:推荐有才能的人;
25. 当宁:皇帝临朝听政的地方;
26. 索别:分别之意;
27. 呻吟:病痛时的低吟声;
28. 秋蛩:秋天的蟋蟀;
29. 松竹读书:在松竹间读书;
30. 缄题:书信的封口;
31. 北来鸿:从北方飞来的大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李洪写给子清弟的诗,用以送其赴丹阳上任。整首诗充满了兄弟情深和对子清弟的关心与期望。诗中提到了酒、歌、长江边的铁瓮城等地,描绘了丹阳的地理形势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子清弟能够为民谋福祉的愿望。同时,诗人还告诫子清弟要重视治理百姓和选拔贤能,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清弟赴丹阳赋古调饯之》是宋朝著名诗人李洪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李洪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靖康之变和南宋初年的战乱,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李洪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刚刚建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兄弟子清赴任丹阳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李洪希望子清能在任职期间为民谋福祉,改变社会的现状。
此外,李洪还擅长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山水田园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