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鲁亮侪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未年的冬天,我在保定制府拜访了孙文定公。刚刚坐下,看门的人进来通报:“清河道鲁之裕求见。”我于是回避到东厢房,看到一个魁梧的大汉,七十多岁,眼睛深陷,额头宽阔,白胡子飘逸;他正在用生动的方式讲解水利问题,几万字的篇幅娓娓道来。我对他深感敬佩,难以忘怀。二十年后,鲁公已经去世很久,我在白下沈氏家中祭奠他时,和朋友们谈论起鲁公,当时在场的葛闻桥先生说: 鲁裕,字亮侪,是一位非凡的男子。那时田文镜在河南做督抚,要求下属提、镇、司、道等官员听从命令,谨慎行事,不敢稍有疏忽。鲁裕在他的麾下效力。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裕去摘下中牟李令的官印,并暂时代理中牟县的职务。鲁裕为了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换上了普通的衣服,戴上一顶草帽,骑着一头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当地几百名百姓纷纷围上来,一边扶着鲁裕下驴,一边苦苦挽留,再三请求他能留下来。他们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代替我们的县令,这个消息是否准确?”鲁裕故意说:“你们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说:“我们的县令是个好人,我们不忍心让他走。”鲁裕又走了几里路,看到一群穿着儒生衣服的人聚在一起讨论:“这么好的官员离去实在可惜,等鲁公来了,我们要去向他申诉。”有人摇头说:“算了吧!田督已经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能怎样呢?况且鲁公不过是来接替他的职务而已,难道他会舍得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吗?”鲁裕心中对这些人的言论表示尊敬,但没有表态。到了县衙,见到李令相貌温和,气质高雅。李令请鲁裕进去,说:“我的官印等你很久了!”鲁裕拱手说:“观察您的模样和穿戴,不是个放纵的人,而且在士民之中有良好的口碑。您刚到任就出现财务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李令说:“我是从遥远的云南来的。告别母亲,在京师求学十年,才得到这个职位。接任后,我用俸禄把母亲接到这里。结果母亲刚到这里,我就遭到弹劾,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啊!”话还没说完,李令已经泪流满面。鲁裕说:“我今天口渴得很,麻烦你准备热水给我洗个澡!”然后径直来到另一间房子,洗澡的同时也在思考,内心深受触动。过了很久,他用力拍了一下浴盆的水发誓说:“如果我还按照平常的做法做事,那就不是我应有的作为!”穿好衣服后,鲁裕向李令辞行,李令非常惊讶地说:“您这是什么意思?”

去完善
释义
《书鲁亮侪》原文及注释如下:
1. 己未冬:指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冬天。
2. 孙文定公:指孙在治,时任保定制府,后升任河南巡抚。
3. 阍启:守门人开门通报。
4. 清河道鲁之裕:鲁之裕,字亮侪,曾任河道总督。
5. 白事:古代下级官员向上级汇报政务的一种形式。
6. 窥伟丈夫年七十许:观察这位魁梧的男子约七十岁。
7. 高眶:眼窝深邃。
8. 大颡:宽大的额头。
9. 彪彪然:形容须发浓密。
10. 田文镜:清朝名臣,曾任河南巡抚、河东总督等要职。
11. 督河南严:在河南任职期间严格治理。
12. 提、镇、司、道:分别指提督、镇守使、按察使、道台等地方高级官员。
13. 无游目视者:没有人在田文镜面前放肆。
14. 微行:暗中查访。
15. 大布之衣:粗布衣服。
16. 草冠:草编的帽子。
17. 驴入境:骑着驴进入中牟县境。
18. 扶而道苦之:拥着道路为之痛苦。
19. 再拜问讯:再次行礼并询问消息。
20. 摘印:革除官职。
21. 摄:代理。
22. 中牟李令:中牟县的县令。
23. 好文去可惜:赞美李令离任让人惋惜。
24. 恨鲁公来:怨恨鲁亮侪来接替李令的职位。
25. 葛闻桥先生:疑为作者的朋友或友人。
26. 田督:田文镜因曾任河东总督,故尊称为田督。
27. 云何:为什么。
28. 非豪纵者:并非放纵不羁的人。
29. 被劾:受到弹劾。
30. 借俸迎母:用官俸迎接母亲。
31. 凡而行:按照常规行事。

去完善
赏析
速成哉?”送之门外,曰:“公异日贵,幸勿忘今日之言。”鲁去,李行取,回县志士刘青云者谓李曰:“公行矣!鲁公择贤友而事之,岂空言哉?”遂借葺送母囚车,以重币结鲁左右,致中牟之事,半岁而嬴资巨万。鸣琴堂上,家日裕,官亦渐迁。
此一卷书,正是诗人赞赏的鲁亮侪高尚品质的象征,诗歌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鲁公坚毅果敢的品质以及其对李令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鲁亮侪是一位真正秉持正义和原则的人,他的行动不仅使李令度过难关,还体现了他高尚的精神风貌。诗人的赞颂也在于此,即对这种高贵品质的尊崇和宣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鲁亮侪》这首诗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袁枚所作。这首诗歌颂了一位名叫鲁亮侪的清官,他忠诚正直,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事迹。袁枚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人必刚正,事必有果”的道理,强调清廉官员的重要性。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袁枚身处清朝晚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官场腐败严重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袁枚深感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好官之难得,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赞美诗。
与此同时,袁枚本人也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历程。他曾担任过县令等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深有体会。他的从政经历,使得他对清廉官员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创作《书鲁亮侪》这首诗时,袁枚融入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使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