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劭农日漫成

标题包含
劭农日漫成
白发红颜乌帽翁,年年从尔觅年丰。 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 且喜畦秧三日雨,莫愁花信几番风。 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满头白发的老人家,年复一年地从您身上寻找丰收的希望。 他们热切地看着朝廷的诏书来到身边,仿佛看到了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让人高兴的是连续三天的降雨让田地里的秧苗得到了滋润,不用担心几次风雨会让花朵凋谢。 我现在也是懒惰的人,没有亲自耕种却享受着收获的果实,真是惭愧。
去完善
释义
1. 劭农:古时候指劝勉农耕。 2. 漫成:偶然写成的诗。 3. 白发红颜:形容老年和少年在一起劳作的场景。 4. 乌帽:古代老人所戴的帽子。 5. 汉诏:汉代皇帝发布的劝农诏书。 6. 豳诗:指《诗经·豳风·七月》中描述农夫劳动的诗篇。 7. 畦秧:分块种植的秧苗。 8. 花信:花开的消息。 9. 几番风:多次刮起的春风。 10. 惰游: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11. 不稼而禾:没有耕种却享受着丰收的成果。 12. 食功:享受劳动成果。
去完善
赏析
《劭农日漫成》是一首描绘农耕生活、赞美田园风光的诗歌。诗人以白发红颜乌帽翁的形象,展现了农民辛勤耕耘的身影。诗人以“年年从尔觅年丰”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和祝愿。“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畦秧三日雨”和“莫愁花信几番风”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农耕生活的美好氛围。“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省,表达了诗人对勤劳耕作精神的崇尚和对无所作为的羞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歌颂,也有对农耕文化的崇敬,更有对自我反省的思考,展现了一幅生动、立体的农耕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劭农日漫成》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4年,即南宋理宗宝祐二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但外部威胁仍然存在,金、蒙等少数民族对南宋疆土构成威胁。在内部,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民生经济较为凋敝,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牟巘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对农耕生产十分关注。他曾在农田劳作,体验农民辛勤耕耘的艰辛,以此激发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在这一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劭农日漫成》。 在这首诗中,牟巘通过描绘农夫春耕的景象,表达了对勤劳农民的敬仰和对农耕生产的重视。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观察,展现了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