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余年十八寓符离,临行,作此词)
媚容素态,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昵枕低帏销受得,□□轻怜深惜。怎望如今,瓶沈簪折,蓦地成疏隔。□□夕雨,甚时重见踪迹。
门外暂泊兰舟,一行霜树,□一重山碧。泪眼相看争忍望,天际孤村寒驿。汴水无情,催人东去,去也添愁寂。鳞鸿方便,为人传个消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容颜和恬淡的气质,在众多花朵中也显得尤为出色。在她亲密的陪伴中度过美好时光,我们互相珍爱珍惜。怎料如今,我们突然变得疏远。每当夜幕降临,我都期盼着何时能再次相见。
门外暂时停泊的小船,伴随着一排排被霜染白的树木,消失在远方重重山峦的绿色之中。含泪相望,不忍别离。望着天边的孤独村庄和寒冷驿站,我的心更感寂寥。汴河之水无情,催着我向东远行,愈发增添我的忧愁与寂寞。愿鸿雁能帮我传递消息,告知她我的一腔深情。
去完善
释义
1. "媚容素态":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和纯真的神态。
2. "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与群花相比,女子的美貌更胜一筹。"风流颜色"指女子的美貌。
3. "昵枕低帏":亲密的枕边情事。
4. "销受得":指尽情享受。
5. "□□":原文缺失字,意为很难想象今日竟已疏远。
6. "蓦地":突然地。
7. "□□":原文缺失字,意为何时的傍晚,再次相见。
8. "暂泊":暂时停靠。
9. "霜树":被霜冻过的树木。
10. "□一重山碧":原文缺失字,意思为看到远处的山色。
11. "泪眼相看":含泪相视。
12. "争忍望":怎忍心望向。
13. "天际孤村寒驿":远方的孤独村落和寒冷驿站。
14. "汴水无情":汴水无情地把人向东面送去。
15. "鳞鸿方便":借助鱼雁带个信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是曾觌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告别十八年华时的寄情之作。描绘了佳人美女的风采与美艳,表达了与情人离别时的缠绵悱恻之情。以景色衬托心情,抒发了诗人在漂泊不定的人生道路上产生的孤独、惆怅和思念之情。
上片诗人借用鲜花争艳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赞美佳人的美貌与气质。诗人回想过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眷恋之情。下片以“门外暂泊兰舟” ,暗示别离的来临; “一行霜树,一重山碧”展现了离别之景,饱含着不舍之情。诗人通过“泪眼相看争忍望”表达离别之际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词借物抒情,情感热烈深沉,语言优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余年十八寓符离,临行,作此词)》是南宋词人曾觌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创作的一首离别词。这首词是在他十八岁那年离开故乡符离时所作,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紧张,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曾觌作为一名文人,肩负着报国之志,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因此,在他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此外,曾觌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们热衷于创作诗词歌赋,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曾觌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作品自然受到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