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荔枝诗

标题包含
荔枝诗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颗如松子":描述荔枝的大小像松子一样小。 2. "色如樱":形容荔枝的颜色如同樱花般鲜艳。 3. "未识蹉跎":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里的"蹉跎"指虚度光阴。 4. "岁杪":年底。"监州":唐朝时期的一个职位,负责监督各州事务。 5. "时新入座":时新指时令新鲜的东西,这里指的是新鲜的荔枝。"入座"表示进入宴席。 6. "久闻":很久以前就听说了荔枝的美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荔枝的赞美与欣赏。首先,薛能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荔枝比作松子和樱花,既形象地描述了荔枝的外貌特征,又巧妙地将自然景观融入其中。其次,诗人通过“未识蹉跎欲半生”表达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暗示了荔枝的鲜美与短暂。同时,诗人提到“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说明了荔枝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和名声远播。整首诗歌意境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荔枝诗》是唐朝诗人薛能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荔枝美景和赞颂荔枝美味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前后。 在这段时间里,薛能正身处官场,时任忠州刺史。虽在地方任职,但他的文人情怀始终不减。在闲暇之余,他广泛结交当地文友,游览名山大川,抒发了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当时唐朝进入中晚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虽逐渐恢复平静,但国力已大不如前。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他在品尝到鲜美可口的荔枝后,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荔枝诗》,赞美了荔枝的诱人之处,并寓情于物,借荔枝表达了个人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