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岩桂有感
苦被天香恼,葱珑又一枝。
年年秋好处。故故月明时,
胜绝何妨晚,凄凉却直宜。
客愁添白发,辜负小山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痛苦的芬芳让人心烦恼,葱茏的绿意又展露新芽。
在秋天的美好时光里,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之下。
极美的景色不怕来得晚,但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哀凉。
思乡的忧愁让黑发变白,辜负了远方山水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苦被天香:“苦被”意为烦恼、不乐意;“天香”指的是桂花香。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桂花香的无奈和困扰。
2. 葱珑: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桂花树枝繁叶茂的景象。
3. 年年秋好处:指每年秋天的美好时光。
4. 故故月明时:“故故”为屡次之意;“月明时”指月圆之时,寓意中秋佳节。这句表示每年中秋节前后,月亮格外明亮。
5. 胜绝何妨晚:“胜绝”意为景色绝佳;“何妨”是古文中的常用语,无实意,起强调作用;“晚”指晚开。整句表示即使桂花盛开得稍晚,也不影响其成为最美的风景。
6. 凄凉却直宜:“凄凉”指忧伤、哀伤的情感;“却”表示转折;“直宜”有自然合适之意。这句表示诗人内心虽然感到忧伤,但桂花的盛开仍然让人觉得自然和谐。
7. 客愁:作客他乡的忧愁之情。
8. 小山期: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隐居于山水之间,这里的小山指代隐居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见岩桂有感》这首诗歌的主题是感叹生命的美好与无奈。前两句描述了桂花香气浓郁,让人苦恼又欣喜;第三、四句则描写了秋天的美丽和月光的皎洁;第五、六句中,诗人表示尽管美景如诗如画,但自己的心情却因离别而显得有些低落;最后两句则是作者为自己的愁绪增添了几丝沧桑之感,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体现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岩桂有感》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4年,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金国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孙应时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却又因为不愿妥协而毅然辞官,回归山林,成为一代名士。
在诗中,孙应时通过观察岩桂的独特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首诗不仅是孙应时个人的情感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体现了他们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