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顶山前韵

标题包含
和顶山前韵
小山摇落故凄凉,想象登临野兴长。 万里晴空初鴈入,一年好景又橙黄。 极须痛饮偿秋节,生怕疎钟报夕阳。 搔首故园归未得,荒篱寒菊为谁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山摇落显得格外凄凉,想象着登山远眺、野外游历的兴致悠长。 此时万里晴空中大雁刚刚飞过,一年中最美的景色就是这橙黄的时刻。 这个季节最应该痛快地畅饮,生怕疏漏了钟声里夕阳的美景。 我挠着头,无法回到故乡,那荒凉篱笆下的寒菊又是为谁而香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小山:此指诗人所在地的山丘。 2. 摇落:形容树叶凋落的景象。 3. 凄凉:表现出一种孤单冷清的感觉。 4. 想象:指以丰富的想象力设想出当时的情景。 5.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山玩水。 6. 野兴:郊外游玩的兴致。 7. 万里晴空:形容晴朗的天空,视野广阔。 8. 初鴈入:指秋天大雁南飞的现象。 9. 好景:美好的景致或时光。 10. 橙黄:指橘子类水果成熟时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秋天丰收的景象。 11. 极须痛饮:需要尽情地喝酒。 12. 秋节:秋天。 13. 疎钟:稀疏的钟声,比喻孤独寂静的氛围。 14. 夕阳:傍晚的太阳。 15. 搔首:用手抓头,表示思索的样子。 16. 故园:故乡。 17. 荒篱:荒芜的篱笆。 18. 寒菊:指寒冷时节的菊花。
去完善
赏析
《和顶山前韵》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是一首描绘秋景并抒写羁旅思乡的七言律诗。诗句通过描绘小山的凋落、秋天的雁群以及橙黄色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极须痛饮偿秋节,生怕疎钟报夕阳”,表现了诗人在这短暂的秋日时光里,渴望尽情地饮酒赏景,但又担心时光流逝的心情。最后一句“搔首故园归未得,荒篱寒菊为谁香”则揭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尽管身处异地,但心中的那份乡愁始终挥之不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将秋色、乡愁完美地融为一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顶山前韵》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等。因此,当时的社会氛围十分紧张,人们普遍对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 在这个背景下,孙应时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也深受时代的影响。他的人生际遇起伏不定,既有战乱带来的困苦,也有在朝廷为官的荣耀。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努力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和顶山前韵》这首诗歌中,孙应时通过描绘顶山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希望祖国能够像顶山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繁荣昌盛。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共同努力,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努力拼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