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仙居山瀑布
落泉下峭壁,斗绝千万丈。
溅急雪片飞,望若匹练广。
曲岭隔青林,三里已闻响。
其旁有巨石,平润可俯仰。
愚俗所不道,我辈偶来赏。
须期秋色清,攀萝将尔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瀑布从陡峭山崖倾泻而下,落差高达千丈万仞。水流激荡如雪花飞舞,远观仿佛一幅宽阔的白绢。曲折的山岭与葱郁的树林分隔,走出三里之外就能听到它的轰鸣声。瀑布旁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平滑且舒适,可供人们在此欣赏美景。这里是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偶然前来欣赏。期待一个清爽的秋天,我们顺着藤蔓攀爬而上,再次领略这壮观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观仙居山:地理位置不详;
2. 落泉:指从高处流下的水流;
3. 峭壁:陡峭的山崖;
4. 斗绝:陡峭;
5. 匹练:形容白绢之类的事物,这里比喻瀑布;
6. 曲岭:曲折的山路;
7. 青林:绿色的树林;
8. 三里:古时的长度单位,约今之1.5公里;
9. 巨石:大石头;
10. 平润:平坦光滑;
11. 愚俗:一般群众;
12. 我辈:作者自指;
13. 期:期待;
14. 秋色清:秋天清澈的景色;
15. 攀萝:爬树;
16. 尔:此,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诗人以细腻而生动的手法描绘了仙居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传达了对于平凡生活中追求美景的精神向往。
首先,诗的前两句“落泉下峭壁,斗绝千万丈”通过对瀑布的落点和高度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落泉下峭壁”形象地描绘出瀑布从悬崖峭壁上倾泻而下、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通过“斗绝千万丈”来形容瀑布的高度,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瀑布的壮丽。
接下来的四句“溅急雪片飞,望若匹练广。曲岭隔青林,三里已闻响。”则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动态美,用“溅急雪片飞”来形容水花飞溅的场景,生动形象;接着以“望若匹练广”比喻瀑布如同白色的绸带,既表现了瀑布的宽广,又凸显了其动态之美。“曲岭隔青林,三里已闻响。”则是通过声音的变化暗示了距离和空间的变换,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
而后四句“其旁有巨石,平润可俯仰。愚俗所不道,我辈偶来赏。”则是对瀑布周边的环境的描绘。“其旁有巨石,平润可俯仰。”表现了瀑布边的大石平坦润泽,可供游人观赏休息。“愚俗所不道,我辈偶来赏。”则暗示了普通百姓很少到这里来欣赏美景,这也正说明了这个地方相对隐秘,风景优美。
最后两句“须期秋色清,攀萝将尔上。”则表达了诗人期待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再访瀑布的愿望。这里的“须期秋色清”意味着诗人希望在一个更加适宜的季节再次探访瀑布,以便更好地欣赏瀑布的美景。而“攀萝将尔上”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通过努力和挑战,攀爬到更高的地方去欣赏更美的风景。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同时也传递出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美景的精神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仙居山瀑布》是南宋诗人谢景初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
在南宋初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以发展。这一时期的诗人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题,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谢景初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在谢景初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历各地名山大川,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在观赏仙居山瀑布时,被其壮观的景象所吸引,遂创作了这首《观仙居山瀑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