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小园散步时垂替感赋
移来菊本已成丛,潦退园篱失笑空。
梦蝶自应知境幻,问牛谁谓可年丰。
渺茫天地浮秋水,寂歴溪山截暮虹。
蛩咽莫禁莎砌湿,万愁愁付酒杯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菊花已呈一丛丛的景象,水退后园子的篱笆显得空空如也。
蝴蝶梦境应该知道这地方如梦似幻,问牛农谁会认为这一年会有丰收呢?
天地茫茫如同秋水的浮动,寂寞的小溪和山峦阻挡了傍晚的彩虹。
蟋蟀嘶哑地鸣叫,仿佛无法承受草坪上的湿气,所有烦恼都交给酒杯去化解吧。
去完善
释义
1. 梦蝶:此处指庄子梦境化为蝴蝶的寓言,用来表达人生如梦幻泡影。
2. 问牛:指对牛弹琴的典故,表示对无法理解的人讲道理。
3. 秋水:代指秋天的江水。
4. 寂歴:同"寂寞",形容周围环境寂静无声。
5. 溪山:指溪流和山脉。
6. 莎砌:即莎草铺成的台阶或路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心情的诗作。董嗣杲以细腻笔触捕捉到洪水退去后的萧条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传达出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无常时的复杂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退小园散步时垂替感赋》是南宋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76年,即南宋末年。
在这一年里,董嗣杲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当时的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军队大举进攻,直逼临安(今杭州)。董嗣杲作为南宋官员,深感责任重大,但无力回天。他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四处流浪,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
在时代背景下,此时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而蒙古军队的侵略更是雪上加霜,使南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董嗣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苦难感同身受,因此写下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