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
春寒客古寺,草草过莺花。
小榼供朝酒,温炉煮夜茶。
柏庭鸣晓吹,楼角丽朝霞。
莫叹萍蓬迹,心安即是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微寒的时候,我来到了古老的寺庙。看过了匆匆忙忙的莺飞花落,一切都是草草地过去。我用小小的酒器准备了早晨的酒,用温暖的火炉煮沸了晚上的茶水。我在清晨听到柏树庭院里的风声,看到楼角升起的朝霞。不要感叹人生的漂泊无定,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是我的家。

去完善
释义
1. 客古寺:在古寺中做客。
2. 草草过莺花:草草地度过春天。莺花,指春天。
3. 小榼:小提篮。这里指的是用来装酒的容器。
4. 朝酒:早晨饮的酒。
5. 温炉:温酒用的炉子。
6. 夜茶:晚上的茶。
7. 柏庭:庭院里的柏树。
8. 晓吹:拂晓时的风吹声。
9. 楼角:楼房的角落。
10. 丽朝霞:美丽的朝霞。
11. 萍蓬:漂浮在水面的浮萍。这里是比喻离家在外的人。
12. 心安即是家:心里平静安定的地方就是家。

去完善
赏析
《他乡》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暂时借宿他乡的感受。首联“春寒客古寺,草草过莺花”中,"春寒"和"客古寺"描绘了初春的寒冷以及旅途的艰辛。而"草草过莺花"则表达了作者在面对春天的美好时,只能匆匆一过的无奈。
颔联“小榼供朝酒,温炉煮夜茶”则描绘了作者在这期间的生活场景,清晨的小酒与夜晚的茶水都是生活的调剂,使旅人感受到了一丝家的温馨。
颈联“柏庭鸣晓吹,楼角丽朝霞”通过"晓吹"和"朝霞"来展现晨光的美丽,也寓意着新一天的开始,带来新的希望。
尾联“莫叹萍蓬迹,心安即是家”则是作者自己的感悟: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内心安定,都可以当作是自己的家。这也是本诗的主题,即对生活的坦然接受和豁达面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他乡》是北宋著名文人张耒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创作于公元1104年,正值北宋时期。
在当时,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张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浓烈。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士大夫阶层的地位受到动摇,这使得诗人对时代的忧虑也融入了作品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