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鹊桥仙

标题包含
鹊桥仙
溪清水浅,月胧烟澹,玉破梅梢未遍。 横枝依约影如无,但风里、空香数点。 乘风欲去,凌波难住,谁见红愁粉怨。 夜深青女湿微霜,暗香散、广寒宫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年-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他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河南洛阳人。 朱敦儒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小溪水面宁静,月光朦胧,烟雾淡雅,还未完全开放的梅花如同玉石般美丽。梅花的影子依稀可见,只有在风中才能闻到那淡淡的香气。随着风势飘摇不定,好像随时要飘向远方,但又难以驻足停留。有谁看到过她脸上的忧伤和抱怨呢?到了深夜,天上的仙子撒下一些薄薄的露珠,暗香渐渐弥漫开来,仿佛到了广寒宫一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鹊桥仙:词牌名。 2.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洛阳人,宋朝文学家。 3. 溪清:清澈的溪水。 4. 水浅:水不深。 5. 月胧:月色朦胧。 6. 烟澹:烟雾淡薄。 7. 玉破梅梢未遍:指梅花还未完全盛开。 8. 横枝:横向伸展的枝条。 9. 依约:依稀约略,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10. 影如无:影子如同没有一样。 11. 但风里、空香数点:只在风中闻到几处花香。 12. 乘风欲去:乘着风想要离去。 13. 凌波难住:在水上难以驻足停留。 14. 红愁粉怨:红色的梅花忧愁,粉色的梅花怨恨。 15. 青女:神话中的霜神。 16. 微霜:薄薄的霜。 17. 暗香散、广寒宫殿:指梅花的香气消散在广寒宫中。
去完善
赏析
朱敦儒的《鹊桥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景象。前两句“溪清水浅,月胧烟澹”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静谧平和的田园风光,清澈的溪水、明亮的月光以及淡淡的烟雾相互交织,构成一幅柔和的画面。紧接着“玉破梅梢未遍”这一句则揭示了诗人观察的焦点——枝头上的梅花。 “横枝依约影如无,但风里、空香数点。”这句是说梅花在风中摇曳生姿,虽有花朵凋落,但却散发出阵阵香气。作者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感知,将读者带入到那香气四溢的氛围之中。 下阕中,“乘风欲去,凌波难住,谁见红愁粉怨。”这一句以拟人手法表达了梅花即将凋零的哀愁。尽管它们美丽而短暂,但这正是自然界的常态。末尾“夜深青女湿微霜,暗香散、广寒宫殿。”则意味着随着夜幕降临,寒气渐浓,梅花凋谢之际,残香依然萦绕在月宫似的广寒殿周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鹊桥仙》是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之后,也就是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而北方中原地区则沦陷于金人之手。 朱敦儒作为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他的生活也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在靖康之变前,他过着无忧无虑的闲适生活,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随着战乱的爆发,他被迫离开故乡,南渡至临安(今杭州)。这种人生际遇的变化,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作品也开始呈现出新的风格和主题。 在《鹊桥仙》中,朱敦儒以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他还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虽然是描写神话故事,但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期盼和对战争的厌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