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
骨格纯刚蹄角全,轩然鼻孔自辽天。
不贪陕府栏边草,肯遍耕翻祖父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匹马有着纯粹刚健的身姿和完整的蹄角,它高傲地抬起头,鼻孔张开,仿佛想要触碰到蓝天。它不贪图陕西府栏边的嫩草,而是愿意在广阔的田野上驰骋,陪伴它的主人一同劳作。
去完善
释义
骨格纯刚蹄角全:"骨格"指身体结构;"纯刚"表示纯正刚健;"蹄角全"是描述牛的完整构造,包括蹄子和牛角。这句话整体是对铁牛完美体格的赞美。
轩然鼻孔自辽天:"轩然"指高高的鼻梁;"鼻孔"指牛的呼吸器官;"辽天"指朝天开阔地。这句诗描绘了铁牛的头部特征。
不贪陕府栏边草:"陕府"指的是陕西省西安市;"栏边草"指的是牛栏周围的草。这句诗是比喻铁牛并不贪婪,即使有美食诱惑也不会离开工作区域。
肯遍耕翻祖父田:"肯"表示愿意,“遍”是全、都的意思;"耕翻"是指翻耕土壤以准备播种;"祖父田"通常指的是家族的土地。这句诗是说铁牛不怕辛劳,愿意为农田付出努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铁牛”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牛的勤劳、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首先,诗中的“骨格纯刚蹄角全”一句强调了牛的强壮体格和完美形态,表现了牛的力量与坚毅。其次,“轩然鼻孔自辽天”描述了牛的鼻孔粗大,喷出的气息直冲云霄,象征牛的豪迈与雄浑之气。接着,“不贪陕府栏边草,肯遍耕翻祖父田”则赞美了牛不贪口腹之欲、忠诚老实、勤奋耕耘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铁牛》是明朝诗人释普宁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铁牛在山间悠闲吃草的场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即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使得国家逐渐繁荣起来。然而,随着皇权的巩固和皇帝的权威增强,明朝的政治氛围也变得越来越严苛。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尤其是出家人,在面对严格的宗教审查和社会压力的同时,更加向往自由、宁静的生活,以此来逃避现实中的烦恼。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释普宁以铁牛的形象作为诗歌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将铁牛描绘成一种超脱世俗纷扰、无拘无束的形象,以此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谐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