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友续辞 藕条

标题包含
水友续辞 藕条
我取友兮得藕条,花近可招远可撩。 龟鱼到底亦不见,但见红开廼碧凋。 风漾漾,露霏霏,所思兮焉可移,光旁聊寄幽并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从朋友那得到一片莲藕,花儿触手可及可以招惹,即使远离也能撩拨人心。乌龟和鱼儿最终也没有出现,只见红色的开放和绿色的凋零。风吹拂着,露水沾湿了花瓣,我所思念的她又怎会离开我的思绪?这光景似乎就是我和她未来的写照。
去完善
释义
我取友兮得藕条:此句意为我选择朋友就像得到了藕条一样,藕条这里暗含选用朋友的标准。 花近可招远可撩:这句意思是靠近的花朵可以招来,远处的可以撩拨而来。描绘了作者的朋友遍布四方的景象。 龟鱼到底亦不见:描述了一幅静美的画面,看不到游动的龟鱼,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但见红开廼碧凋:这是指只看到红色的荷花开放,绿色的荷叶凋谢,此句是描写季节更替的景物变化。 风漾漾,露霏霏:描述了微风吹拂、露珠飘落的场景。 所思兮焉可移:我所思念的人啊,怎么能轻易地离去呢?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切眷恋之情。 光旁聊寄幽并儿:在这光辉璀璨的世间,我只能寄托于这幽雅而静谧的角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藕”为主线,表达了作者与友情的亲密关系。开篇两句,描述了诗人获得藕条的情景,无论是花还是远方的友人,都可通过藕条相连,形象地展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接着诗人通过龟鱼的出现和消失,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之后描绘了风轻露重的环境,更衬托出诗人心中的孤独感。虽然心中有所思,但却无法移动,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在光影之中,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哀愁。这种哀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友续辞 藕条》是宋代诗人王质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40年左右。 在创作此诗时,王质正值中年,他生平主要从事文教事业,曾任郡学教授等文职。此外,他还是一名学者,对经史、子集颇有研究,喜好议论时政。 当时,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疆域缩小,政权中心偏移,使得南宋的文化和政治生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一方面,由于皇帝的提倡,文学和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战乱的影响,人们对于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地位感到忧虑,这种情感反映在诗歌作品中,便形成了忧国忧民的主题。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王质创作了这首描绘荷塘美景的诗篇。他以莲藕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透过诗意又可以看出,诗人心中仍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整首诗既有田园生活的宁静,又有忧国忧民的沉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