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以文长老请赞

标题包含
以文长老请赞
天地不仁,出此妖怪。 有偷营劫寨之机,无喜舍慈悲之戒。 正脉将沉,法门凋瘵,如何嗣续松源派。 大奸难后越精神,骂人嘴毒如蜂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地不仁,出此妖怪:"天地不仁"是儒家经典《论语·微子篇》中的观点,表示天地对万物并无偏爱,不施仁爱。"妖怪"在这里比喻品行恶劣之人。 2. 偷营劫寨:指在敌人后方或侧面偷偷行动,夺取敌人的营地。这里比喻狡猾的手段。 3. 无喜舍慈悲之戒:"喜舍"佛教术语,意为乐善好施;"慈悲"也出自佛教,表示爱护众生、舍己救人的美德。这两句话表达了该人物没有仁慈和善良的特点。 4. 正脉将沉,法门凋瘵:"正脉"指正统的教义、学问,这里暗示道统传承出现了问题;"法门"指佛教的方法、路径;"凋瘵"形容衰落、枯萎。这句话是说佛教学术正逐渐衰颓。 5. 如何嗣续松源派:"嗣续"指继承和发扬;"松源派"是南宋时期著名禅宗学派。这句话是在询问如何延续松源派的学统。 6. 大奸难后越精神:“大奸”指的是有严重瑕疵的人;“难后越精神”意指在大困难之后更加努力奋发。这句话是对该人物的贬损,认为他在犯错后反而更精神焕发。 7. 骂人嘴毒如蜂虿:"蜂虿"是指蜜蜂或黄蜂尾部的毒刺,这句话是用蜂虿的毒性来形容他骂人的恶毒程度。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以文长老请赞》中,释智愚以精湛的修辞手法和奇特的比喻描绘了文长老的形象。开篇,作者通过“天地不仁,出此妖怪”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句子展现了对文长老异于常人的赞赏。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更为奇特:“有偷营劫寨之机,无喜舍慈悲之戒。”这里,作者巧妙地将军事术语与宗教教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氛围。在这里,文长老被描绘成一个兼具狡猾与无畏、既有军事智慧又有菩萨心肠的人物,使得他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接下来的两句,“正脉将沉,法门凋瘵,如何嗣续松源派。”则揭示了当时佛教的发展现状以及文长老所肩负的重任。其中,“松源派”是中国禅宗五山十刹中的松源寺所在的派别,文长老被寄予了振兴禅宗法门的期望。 最后两句则再次强调了文长老的独特之处:“大奸难后越精神,骂人嘴毒如蜂虿。”这句话意味着,虽然文长老在某些方面显得异常狡诈,但他在经历困境之后却展现出更为坚韧的精神风貌。同时,他还具备一种犀利直言的表达能力,这使得他的嘲讽和批评如同蜜蜂尾部的毒针一样锐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文长老请赞》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03年,正值南宋后期,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积极投入到抗金斗争中去。他曾担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致力于整顿地方政治,加强军事防御。然而,他的人生际遇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主和派的压制,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完全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创作了《以文长老请赞》,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通过佛教教义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辛弃疾在这首诗词中以文长老的形象自喻,体现了他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