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普宁寺
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蹔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然拄着拐杖走过南津,野外的寺庙和长长的桥让我心情焕然一新。在清澈的溪流边梳理头发,绿色的雾气湿润了我的衣袖。山路曲折好像没有路可走,树木支撑着悬崖却不让人受伤。每天都在赶路,不时停下来欣赏美景,手里还拿着美酒登上险峻的山峰。
去完善
释义
《过普宁寺》是南宋诗人陆九渊的作品,该诗描述了诗人访问普宁寺的情景和对沿途景色的赞美。下面是这首诗的部分词句注释:
1. 偶扶藜杖过南津:这句诗句表示诗人偶尔借助藜杖走过南津渡口。“南津”是古代的一个渡口名。
2. 野寺长桥发兴新:这句诗句表示在野外寺庙的长桥边发现了新鲜的兴致。其中,“发兴新”表示发现新鲜的事物或兴趣。
3. 蹔就清溪照须鬓:这句诗句表示诗人暂时靠在清澈的小溪边照看自己的胡须和头发。其中,“蹔”同“暂”,表示暂时的意思。
4. 不妨翠雾湿衣巾:这句诗句表示诗人并不介意让周围的绿色雾气弄湿自己的衣领和围巾。
5. 山萦细栈疑无路:这句诗句表示在山间曲折的细小栈道行走时,让人疑惑是否还有道路存在。其中,“细栈”指山间狭窄的栈道。
6. 树络崩崖不压人:这句诗句表示即使树木覆盖在崩塌的悬崖上,也不会对行人造成压迫感。
7. 朝暮有程常卒卒:这句诗句表示无论早晨还是晚上,都要经常急迫地前行。其中,“有程”指有固定行程,“卒卒”形容匆忙的样子。
8. 向因携酒上嶙峋:这句诗句表示过去是因为带着酒而上山寻幽访胜的。其中,“向因”表示过去的原因,“嶙峋”形容山势陡峭。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