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子规

标题包含
子规
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 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环绕的院落竹林边的茅草小店,白云飘渺的风吹过树林带起烟雾的小溪。无论阳光还是月光,都能听到周围的声音,不论是巴蜀地区的东边还是西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柳院:植满柳树的院落。 2. 竹斋:种植竹子的书斋。 3. 茅店:用茅草盖顶的乡村小酒店。 4. 云芜:像云一样堆积着的草地或原野。 5. 风树:风吹动的树木。 6. 烟溪:烟雾笼罩的小溪。 7. 残阳:即将落下的夕阳。 8. 晓月:清晨的月亮。 9. 巴蜀:指四川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音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柳、竹、茅店、云、风、树、烟溪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空间距离的超越。在这里,“残阳”和“晓月”代表了时间的推移,而“巴蜀东西”则是空间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规》是南宋诗人陆九渊创作的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是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中,陆九渊因病辞官,回到家乡江西省金溪县青田故里。 在这段时间里,陆九渊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任国子正、太常博士等职务,但由于生病和官场上的种种纠葛,他选择辞官回乡。在这个时期,陆九渊在家乡进行讲学,培养了许多弟子,形成了著名的“象山学派”。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士大夫阶层受到重用,但政治腐败、党争激烈等问题依然存在。陆九渊作为一位儒家学者,他关注社会现实,主张仁政爱民,反对奢侈腐化。这一时期的南宋文化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诗词、散文、绘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在《子规》这首诗中,陆九渊以杜鹃鸟(子规)的啼叫声为引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在诗中写道:“蜀魄曾呜长信殿,行人听得也伤心。”这里提到的“蜀魄”即子规鸟,相传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它的啼叫声象征着思念故土。而“长信殿”则是指西汉长安的长信宫,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