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化主

标题包含
赠化主
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 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 职事方惽惽,言论翻洒洒。 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习佛法居于山林,常常姿态形象犹如山野之人。有道士翩翩而来,礼仪风度多么优雅。他们正在从事的事务虽然纷繁复杂,但他们谈论的话语却显得从容洒脱。如何才能达到他们那样的顶峰,他们的才能难道可以说很少吗?
去完善
释义
《赠化主》注释: 1. 学佛:指学习佛教教义。 2. 居山林:在山林中居住,这里指隐居于山林的修行者。 3. 仪状野:仪态粗犷,不修边幅。 4. 道人: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化主。 5. 翩然:轻快地,潇洒地。 6. 礼节何尔雅:尔雅,文雅的样子。这句话是说这位僧人谈吐举止非常文雅。 7. 职事:职责所在的事情。 8. 惽惽:昏聩不明的样子。 9. 言论翻洒洒:翻,反而;洒洒,形容言谈风采出众。 10. 安得冠其颠:颠,顶点;安得,怎么能。这句话的意思是怎么能不成为佼佼者呢? 11. 公材:公共的才能。 12. 云寡:云,语气助词;寡,少。这句话的意思是才能众多。
去完善
赏析
《赠化主》是一首描绘佛门高士的诗歌,诗人陆九渊以山林隐逸为主题,塑造了一位超脱尘世、仪态优雅的道人形象。诗中的“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展现了这位修行者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中参禅问道的生活情景;而“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则表现了他举止优雅、言谈得体的高尚品质。 接下来的“职事方惽惽,言论翻洒洒”,通过对比修道人与世俗之人的忙碌与闲适,以及他们在言谈间的差异,进一步突显了道人超凡脱俗的风姿。最后两句“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表达了诗人渴望成为此等得道高士的愿望,以及对世间才俊不稀罕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描述,展示了佛门高士的超凡境界和洒脱气质。同时,诗人也借由此诗表达了对自己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才德的珍视。整首诗言辞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咏叹佛门高士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化主》这首诗出自南宋哲学家、诗人陆九渊之手。诗的创作时间大致为公元1193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当时,陆九渊任国子正(太学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 在这个时期,陆九渊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在政治上并不得志,虽然曾受到皇帝的召见,但并未获得实权。此外,他的学术观点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这使他感到孤独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寻求真理。 在同期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蒙等外患的压力之下,国家内外交困。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士人纷纷投入抗金救国的事业,但也有一些人对现实感到失望,转向佛教、道教等寻求精神寄托。陆九渊虽然身处这样的时代氛围,但他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被同化,而是坚守儒家的道统,坚持理想,坚定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赠化主》这首诗正是在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陆九渊以化主喻指那些沉迷宗教、消极避世的人,提醒他们要正视现实,勇于担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陆九渊作为一个儒者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