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杨廷秀送行

标题包含
和杨廷秀送行
学粗知方耻为人,敢崇凶貌蚀诚真。 义难阿世非忘世,智不谋身岂悮身。 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 君诗正似清风快,及我征帆故起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习肤浅却知道耻辱的人,竟敢效颦遮遮掩掩去侵蚀真诚。 坚守道义难以迎合世俗并非忘记社会责任,智慧不会考虑自身却能成就自己。 顺着命运的宽大恩情依然可以得到禄位,回家乡面对严寒的冬天自然迎来春光。 您的诗歌就像清爽的微风令人愉快,配合我的航行更加激起心中的波澜。
去完善
释义
1. 学粗知方耻为人:这句是说自己学识浅陋,懂得了道理就以此为耻。粗,这里是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学问不足。方,道。耻为人,意思是做学问首先要学做人,不能去做违反道义的事情。 2. 敢崇凶貌蚀诚真:这是说一个人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隐藏自己的真心。崇,崇尚,这里是面对的意思。凶貌,指人的缺点或错误。蚀,侵蚀,这里引申为掩盖。诚真,真心,真实的心意。 3. 义难阿世非忘世:这句是说坚守道义,不做迎合世俗的事情,并不是忘记了自己处在社会之中。义,正义,道义。阿世,迎合世俗。非忘世,不是忘记了身在社会中。 4. 智不谋身岂悞身:这句话是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道义,这样的人是不会犯错误的。智,智慧。谋身,为自己谋划利益。岂悞身,怎么会犯错误呢。 5. 逐遇宽恩犹得禄:这句是说作者遭遇了好政策,得以继续在官场工作。逐,顺着,这里是按照的意思。宽恩,宽容的政策。犹,还。得禄,得到俸禄,即领取薪水。 6. 归冲腊雪自生春:这句是说回到家乡,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心中却充满了春天的希望。归,回到家乡。冲,冲向,这里是到来的意思。腊雪,腊月下的雪,即农历十二月的雪。自生春,自己心中生出春天的希望。 7. 君诗正似清风快:这句是说对方的诗歌像清风一样爽朗明快。君诗,对方的诗歌。正似,正是像。清风快,清风一样爽朗明快的诗句。 8. 及我征帆故起苹:这句是说在我要启程的时候,又想起你的诗篇。及,等到。征帆,即将启航的船帆。故,所以。起苹,提起诗文。
去完善
赏析
《和杨廷秀送行》是南宋哲学家、文学家陆九渊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展现了陆九渊作为一代文豪的风采。 首联“学粗知方耻为人,敢崇凶貌蚀诚真。”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学问应该使人懂得道义,而不是为了虚荣或利益。这里用“耻为人”和“崇凶貌蚀诚真”的对比,强调了学者应该坚守真诚和道义的原则。 颔联“义难阿世非忘世,智不谋身岂悮身。”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一个正直的人不应该为了迎合世俗而放弃自己的信仰,一个有智慧的人也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需要。这里的“义难阿世非忘世”和“智不谋身岂悮身”,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执着和对智慧的理性态度。 颈联“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和心境。他虽然因为宽容的政策得以继续为官,但他内心仍然向往着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宽恩”和“腊雪”,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的内心世界。 尾联“君诗正似清风快,及我征帆故起苹。”是对友人杨廷秀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他认为友人的诗歌如同清风拂面,给人以爽朗的感觉。同时,他也感慨自己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只,得到了友人的支持和鼓励。这里的“清风快”和“起苹”,形象地描绘了友情的美好和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杨廷秀送行》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陆九渊(1139-1193)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年前后),当时陆九渊已年至半百,历经宦海浮沉,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这期间,陆九渊与时任监察御史的杨廷秀相交甚厚,彼此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学与为人。此次诗作背景便是杨廷秀即将离任远行之际,陆九渊为其送别而作。 在南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屡屡南犯,边境战事不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士人往往心怀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安危。作为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注重内心修养,强调“心性”之学,认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因此,在与好友离别之际,他借诗歌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