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风露枯肠里,宫商两翼头。 壮号森木晚,清啸茂林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风冷露中,我满怀激情地抒发心中的感慨。伴随着婉转悠扬的音韵,这两句诗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傍晚时分,壮丽的森林仿佛拥有了生命力;而茂密的树林则在秋天显得格外宁静。
去完善
释义
"风露枯肠里":这里的"风露"指的是风吹过的露水,"枯肠"形容饥饿的感觉,整体表示在风里露里忍受着饥饿。 "宫商两翼头":这里"宫商"是古代音乐中的两个基本音阶,分别代表五声音阶中的第一和第二音阶,"翼"指鸟的翅膀,"头"为前头、前方之意。这句意思是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了鸟类振翅向前的景象。 "壮号森木晚":其中"壮号"表示雄壮的叫声,"森木"指森林树木,"晚"是晚上的意思,这句描述的是傍晚时分,雄蝉在树林里发出雄壮的叫声。 "清啸茂林秋":"清啸"意指清晰的鸣叫,"茂林"表示繁茂的树林,"秋"则是秋天的季节。这句诗句描绘了秋天时,在繁茂的树林中响起清晰悠扬的蝉鸣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陆九渊在这首《蝉》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形象和生活习性。首句“风露枯肠里”形象地描绘了蝉在风中饮露的生活场景,同时用“枯肠”一词揭示了蝉生命的短暂和生存的艰辛。接下来的“宫商两翼头”则通过比喻,展现了蝉翅膀上五色斑斓的图案,以及它们在枝头跳跃、鸣唱的姿态。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分别描述了蝉在傍晚时分的茂密树林中和秋天里的清啸声。“壮号森木晚”展现出夜晚时分,蝉在树林间放声歌唱的画面;而“清啸茂林秋”则描绘出在秋天的黄昏中,蝉鸣于树梢,为宁静的树林带来生气和活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满了诗人的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蝉》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陆九渊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陆九渊因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丰富的历史经验而声名鹊起。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东南三贤”之一。 在《蝉》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陆九渊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曾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佳绩。然而,他并没有选择进入官场,而是选择了隐居山林,潜心研究学问。在这段时间里,他对自然界的观察更加细致,对生命的感悟也更为深刻。因此,《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此外,《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深感忧虑。陆九渊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